基于交互式一体机教学系统的高中智慧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9 23:14
“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是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确定的八项行动之一,明确提出“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加强智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顶层设计,推进技术开发与实践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作为学校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智慧学习环境,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可以优化和革新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是学校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智慧校园过程中聚焦课堂信息化教学,以应用驱动、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基于上述认识,本研究从提升高中课堂教学信息化程度与效能的角度,以交互式一体机教学系统的软硬件功能为基础,合理选用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教学云平台,按照智慧课堂教学模型进行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在重视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提升的前提下进行智慧课堂实验教学,通过对实践过程中典型课例的剖析和反思,逐步改进、迭代智慧课堂教学模型和智慧课堂的技...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在中国知网以“智慧课堂”为关键词检索结果-文献发表数量曲线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3习、善于协作、善于沟通、善于研判、善于创意、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型人才),落实智慧教育理念(理念创新),深化和提升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和数字时代的素质教育。进而把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概括为“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①图2-1理解智慧教育的基本图式(祝智庭,贺斌,2012)黄荣怀认为从现代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来看,“智慧教育”可理解为一种智慧教育系统,它包括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师制度、数字一代学生、智慧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五大要素,其中教学模式是智慧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如果将教学模式、现代教师制度和数字一代学生合并为新型教学模式,则智慧教育系统可转化为由智慧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制度三个层面构成,称之为“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②。杨现民等在研究我国智慧教育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智慧教育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也从系统工程和技术实现的角度对智慧教育的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提出设计方案,重点对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和支持终身教育的学习型智慧城区)、智慧学习内容库建设(包括学习资源库、开放课程库和管理信息库)、智慧技术综合应用(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泛在网络、增强现实等)如何为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等提供智慧服务(包括智慧教学、智慧学习、①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v.33;No.236(12):7-15..②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
西南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14智慧沟通、智慧管理、智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①,认为智慧教育需要广大师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理、有效、创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前、课中与课后教与学活动的全程设计、实施与评价②。胡钦太等则从体系、技术和功能实现的角度对智慧教育进行解构,在智慧教育体系中的技术融合、智慧特征的技术驱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智慧教育是一个由多个教育活动、过程以及功能技术模块共同构成且相互反馈的复杂生态体系,即智慧教育体系与功能模型。该模型主要由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智慧学习、以教学者为主体的智慧教学、开发者视角的智慧教育资源与技术环境(智慧教育云)、管理者视角的智慧教育制度四个部分构成(如图2-2)。还通过对前三部分进行技术解构和细节剖析,指出了智慧教育的关键技术,描述了技术所带来的智慧教育特征和教育应用场景,给出了智慧教育技术融合发展路径的建议③。图2-2智慧教育体系与功能模型(胡钦太等,2016)可以看出,以上述专家学者为代表的、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不仅涉及了智慧教①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1):77-84,130.②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29-34.③胡钦太,郑凯,胡小勇,等.智慧教育的体系技术解构与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49-55.
本文编号:3332965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在中国知网以“智慧课堂”为关键词检索结果-文献发表数量曲线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3习、善于协作、善于沟通、善于研判、善于创意、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型人才),落实智慧教育理念(理念创新),深化和提升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和数字时代的素质教育。进而把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概括为“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①图2-1理解智慧教育的基本图式(祝智庭,贺斌,2012)黄荣怀认为从现代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来看,“智慧教育”可理解为一种智慧教育系统,它包括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师制度、数字一代学生、智慧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五大要素,其中教学模式是智慧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如果将教学模式、现代教师制度和数字一代学生合并为新型教学模式,则智慧教育系统可转化为由智慧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制度三个层面构成,称之为“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②。杨现民等在研究我国智慧教育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智慧教育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也从系统工程和技术实现的角度对智慧教育的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提出设计方案,重点对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和支持终身教育的学习型智慧城区)、智慧学习内容库建设(包括学习资源库、开放课程库和管理信息库)、智慧技术综合应用(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泛在网络、增强现实等)如何为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等提供智慧服务(包括智慧教学、智慧学习、①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v.33;No.236(12):7-15..②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
西南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14智慧沟通、智慧管理、智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①,认为智慧教育需要广大师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理、有效、创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前、课中与课后教与学活动的全程设计、实施与评价②。胡钦太等则从体系、技术和功能实现的角度对智慧教育进行解构,在智慧教育体系中的技术融合、智慧特征的技术驱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智慧教育是一个由多个教育活动、过程以及功能技术模块共同构成且相互反馈的复杂生态体系,即智慧教育体系与功能模型。该模型主要由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智慧学习、以教学者为主体的智慧教学、开发者视角的智慧教育资源与技术环境(智慧教育云)、管理者视角的智慧教育制度四个部分构成(如图2-2)。还通过对前三部分进行技术解构和细节剖析,指出了智慧教育的关键技术,描述了技术所带来的智慧教育特征和教育应用场景,给出了智慧教育技术融合发展路径的建议③。图2-2智慧教育体系与功能模型(胡钦太等,2016)可以看出,以上述专家学者为代表的、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不仅涉及了智慧教①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1):77-84,130.②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29-34.③胡钦太,郑凯,胡小勇,等.智慧教育的体系技术解构与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49-55.
本文编号:3332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33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