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1-08-23 20:20
21世纪以来,积极心理学在西方学界的影响日盛,并对我国学校教育产生影响。国际上,积极教育的落实从类似PRP项目和施特拉斯港项目到吉朗文法学校的系统实践正稳步向前。我国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整体上呈现良好态势,然仍缺乏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积极教育操作实践框架。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于国内学校实践,其要点宜集中于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这三大支柱,从理论出发落到实处,以人为本;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策略则须关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幸福感,充分发展积极教育,同时关注教师的积极发展;其方案的落脚点包括"以‘培优’代替‘补足’的教育模式""增加社会实践和体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同理心"以及"营造积极的学校管理文化"等。营造促成积极建构的教育生态,是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首要和核心的目标。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国际实践现状
(一)试点探索
(二)系统实践
三、国内实践现状与问题
(一)实践现状
(二)实践问题
四、我国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要点与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要点
1.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
2.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
3.以人为本
(二)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2.充分发展积极教育
3.关注教师的积极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方案
1.“培优”代替“补足”的教育模式
2.增加社会实践和体艺活动
3.提高教师的同理心
4.营造积极的学校管理文化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积极教育的职业学校体艺俱乐部模式构建与实践[J]. 陈志峰. 新校园(中旬). 2016(10)
[2]积极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J]. 杨洋.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1)
[3]职校生心理资本与职校积极教育开发策略[J]. 崔景贵,杨治菁. 职教通讯. 2015(34)
[4]积极教育在应用型本科心理教育中的应用[J]. 张玲玲. 山海经. 2015(22)
[5]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J]. 蔡伟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S2)
[6]斯坦福大学数学教育教授乔·博勒(Jo Boaler) 成长性思维至关重要[J]. 方兆玉. 上海教育. 2014(35)
[7]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激发小学生道德学习内驱力的策略探究[J]. 张莹. 考试周刊. 2014(57)
[8]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 周友焕,李春兰,冯晟.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1)
[9]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 梁涛. 新课程(教研). 2011(02)
博士论文
[1]3-6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D]. 金芳.辽宁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小学高年级学生生命教育系列课程设计[D]. 李雅婷.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 郭菊.四川师范大学 2014
[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D]. 沈荦.苏州大学 2013
[4]园艺疗法对高中生希望感干预研究[D]. 张艳.华东师范大学 2014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周旖.湖南师范大学 2013
[6]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温馨教室建设[D]. 倪景.上海师范大学 2012
[7]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郑兰.南京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58532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国际实践现状
(一)试点探索
(二)系统实践
三、国内实践现状与问题
(一)实践现状
(二)实践问题
四、我国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要点与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要点
1.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
2.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
3.以人为本
(二)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2.充分发展积极教育
3.关注教师的积极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方案
1.“培优”代替“补足”的教育模式
2.增加社会实践和体艺活动
3.提高教师的同理心
4.营造积极的学校管理文化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积极教育的职业学校体艺俱乐部模式构建与实践[J]. 陈志峰. 新校园(中旬). 2016(10)
[2]积极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J]. 杨洋.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1)
[3]职校生心理资本与职校积极教育开发策略[J]. 崔景贵,杨治菁. 职教通讯. 2015(34)
[4]积极教育在应用型本科心理教育中的应用[J]. 张玲玲. 山海经. 2015(22)
[5]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J]. 蔡伟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S2)
[6]斯坦福大学数学教育教授乔·博勒(Jo Boaler) 成长性思维至关重要[J]. 方兆玉. 上海教育. 2014(35)
[7]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激发小学生道德学习内驱力的策略探究[J]. 张莹. 考试周刊. 2014(57)
[8]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 周友焕,李春兰,冯晟.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1)
[9]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 梁涛. 新课程(教研). 2011(02)
博士论文
[1]3-6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D]. 金芳.辽宁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小学高年级学生生命教育系列课程设计[D]. 李雅婷.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 郭菊.四川师范大学 2014
[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D]. 沈荦.苏州大学 2013
[4]园艺疗法对高中生希望感干预研究[D]. 张艳.华东师范大学 2014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周旖.湖南师范大学 2013
[6]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温馨教室建设[D]. 倪景.上海师范大学 2012
[7]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郑兰.南京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58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35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