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规范对学习者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及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9 17:39
  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为军事、商业、医疗等行业开辟了数字化发展道路,还掀起了教育事业新的浪潮。由此教育虚拟社区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教育虚拟社区这一网络空间作为学习者新的知识共享和生存空间,学习者在这其中的归属感成为影响学习者在教育虚拟社区中知识共享和生存过程的关键性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加深,对教育虚拟社区的研究逐渐转向成员行为活动应遵循的伦理规范及其影响。因此,探求教育虚拟社区伦理规范对学习者社区归属感的影响不仅对学习者在教育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和生存产生重要影响,更对教育虚拟社区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以完善教育虚拟社区伦理规范的实施过程、提高学习者的社区归属感以及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共享与交往过程为出发点,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分析教育虚拟社区伦理规范对学习者社区归属感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对学习者社区归属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出学习者社区归属感的提升策略。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出伦理规范对学习者社区归属感产生的具体影响,并基于教育虚拟社区伦理规范建构学习者社区归属感的提升策略,进而将提升策略进行实践,以验证其效果与合理性,具体如下:第一部...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规范对学习者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及提升研究


研究逻辑流程图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虚拟社区,社区,社会科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


12图 2.1 “社区”、“虚拟社区”、“教育虚拟社区”的演变传播理论的冲击[J]. 社会科学研究,2002,(04):153-156.往研究[D].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众包社区中用户参与意愿的实证研究:基于虚拟社区归属感的视角[J]. 赵宇翔,刘周颖.  情报资料工作. 2018(03)
[2]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教育虚拟社区交互设计研究[J]. 卢潇,胡凡刚.  远程教育杂志. 2017(05)
[3]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对社区交互影响的实证分析[J]. 胡凡刚,高翠,卢潇,孟志远.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5)
[4]解读教育大数据的文化意蕴[J]. 祝智庭,孙妍妍,彭红超.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1)
[5]社会认同理论及研究现状[J]. 闫丁.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09)
[6]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胡凡刚,刘玮,孟志远,刘永琪.  电化教育研究. 2016(03)
[7]教育虚拟社区中“意见领袖”的作用——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社区为例[J]. 卢潇.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5(09)
[8]教育虚拟社区:教育大数据的必然回归[J]. 张洪孟,胡凡刚.  开放教育研究. 2015(01)
[9]大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量表的编制[J]. 刘洪超.  东南传播. 2014(08)
[10]虚拟学习社区中交互对学习者归属感的影响[J]. 赵哲,张青.  课程教育研究. 2014(22)

博士论文
[1]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 胡凡刚.华南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对交互行为的影响及作用分析[D]. 高翠.曲阜师范大学 2016
[2]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归因及应对策略研究[D]. 谢坤.曲阜师范大学 2015
[3]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预警模型构建研究[D]. 张洪孟.曲阜师范大学 2015
[4]教育虚拟社区伦理规范的作用研究[D]. 张钧秋.曲阜师范大学 2014
[5]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形成的因素研究[D]. 张亚娟.曲阜师范大学 2014
[6]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困境及对策研究[D]. 刘玮.曲阜师范大学 2014
[7]虚拟社区参与者的归属感研究[D]. 阎伟.东北师范大学 2011
[8]城市商品房社区居民归属感现状的个案研究[D]. 刘风霄.浙江大学 2010
[9]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研究[D]. 李广艳.曲阜师范大学 2009
[10]虚拟社区伦理道德问题研究[D]. 刘伟.成都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02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402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a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