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程理解差异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2 07:38
随着教育民主化思潮的推动与个性化教育的发展,人们开始越发地关注与反思课程中划一、机械、压制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弊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育发展中所关注的重点。我国课程改革也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发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笔者认为,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还要关注教师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是建立在教师个性差异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若想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最重要的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内容及教学形式,而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则基于教师饱含差异的课程理解。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教师课程理解差异的若干基本问题,并分析其基本特征,通过实践调查来了解教师课程理解差异的现象,对其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其教育价值进行探讨,最后给出一定合理的建议。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教师课程理解差异性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引言部分介绍了该论文的选题缘由、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第一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相关概念进行了...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课程目标的发展过程
关注教材原理和规律到关注社会实践和生活转变;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到学生主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转变。并在学科资源的运用上也更加的多元化,给予了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更加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通过问卷我们可以看出,在三维课程目标提出后十余年,并且已经提出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情况下,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仍然具有差异,而教师们对课程目标的三种理解也基本持平,还有少数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有所不同。在问卷调查中,关于教师课程目标理解的问题如下,Q9:在课程理解的过程中,您认为课程目标是什么?具体数据见图2。图2教师课程目标理解差异Figure2TeachersUnderstandDifferencesinCurriculumObjectives
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图3教师课程内容理解差异Figure3DifferencesinTeachers"UnderstandingofCurriculumContent图4教师课程内容组织差异Figure4DifferencesintheOrganizationofTeachers"CurriculumContent3.教师课程理解实施的差异“课程实施是指一套规定好的课程方案实际的运行过程。”[1]由于人们对课程的理解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对课程实施也产生了不同取向,现有的课程实施主要存在三种取向:[1]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课程评价研究40年:历程、主题与展望[J]. 张俊列. 课程.教材.教法. 2018(10)
[2]关注教师作为“人”的存在:论教师教育研究的人文主义取向——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综述[J]. 陈思颖,马永全. 比较教育研究. 2015(04)
[3]范式转换:课程开发走向课程理解的实质与关系辨析[J]. 刘欣.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01)
[4]课程理解:教师课程领导的内在维度[J]. 殷洁.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19)
[5]从哲学解释学视角透析教师的课程理解[J]. 郝晶晶,张秦忠.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6]论课程理解中的主体合作[J]. 郭文霞,南钢. 当代教育科学. 2009(04)
[7]“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 钟启泉. 教育研究. 2007(06)
[8]论作为“人”的教师[J]. 明庆华,程斯辉. 课程.教材.教法. 2004(11)
[9]派纳论“概念重构”和“理解课程”[J]. 袁桂林. 外国教育研究. 2003(01)
[10]教师课程理解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 李冲锋. 全球教育展望. 2002(11)
博士论文
[1]教师是怎样理解课程的?[D]. 宋维玉.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考试文化研究[D]. 王中男.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 鲍道宏.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D]. 姜淑颖.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教师差异教学观初探[D]. 郭清娟.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71616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课程目标的发展过程
关注教材原理和规律到关注社会实践和生活转变;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到学生主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转变。并在学科资源的运用上也更加的多元化,给予了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更加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通过问卷我们可以看出,在三维课程目标提出后十余年,并且已经提出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情况下,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仍然具有差异,而教师们对课程目标的三种理解也基本持平,还有少数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有所不同。在问卷调查中,关于教师课程目标理解的问题如下,Q9:在课程理解的过程中,您认为课程目标是什么?具体数据见图2。图2教师课程目标理解差异Figure2TeachersUnderstandDifferencesinCurriculumObjectives
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图3教师课程内容理解差异Figure3DifferencesinTeachers"UnderstandingofCurriculumContent图4教师课程内容组织差异Figure4DifferencesintheOrganizationofTeachers"CurriculumContent3.教师课程理解实施的差异“课程实施是指一套规定好的课程方案实际的运行过程。”[1]由于人们对课程的理解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对课程实施也产生了不同取向,现有的课程实施主要存在三种取向:[1]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课程评价研究40年:历程、主题与展望[J]. 张俊列. 课程.教材.教法. 2018(10)
[2]关注教师作为“人”的存在:论教师教育研究的人文主义取向——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综述[J]. 陈思颖,马永全. 比较教育研究. 2015(04)
[3]范式转换:课程开发走向课程理解的实质与关系辨析[J]. 刘欣.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01)
[4]课程理解:教师课程领导的内在维度[J]. 殷洁.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19)
[5]从哲学解释学视角透析教师的课程理解[J]. 郝晶晶,张秦忠.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6]论课程理解中的主体合作[J]. 郭文霞,南钢. 当代教育科学. 2009(04)
[7]“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 钟启泉. 教育研究. 2007(06)
[8]论作为“人”的教师[J]. 明庆华,程斯辉. 课程.教材.教法. 2004(11)
[9]派纳论“概念重构”和“理解课程”[J]. 袁桂林. 外国教育研究. 2003(01)
[10]教师课程理解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 李冲锋. 全球教育展望. 2002(11)
博士论文
[1]教师是怎样理解课程的?[D]. 宋维玉.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考试文化研究[D]. 王中男.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 鲍道宏.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D]. 姜淑颖.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教师差异教学观初探[D]. 郭清娟.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71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47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