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清末民初侗族地区侗款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3 09:16
  侗族先民聚居的地方溪河交错,地形复杂,历代王朝无暇管理,生活在这里的侗族祖先只能结款自治,联款自卫,因此侗族社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没有国王的王国”的款组织社会。款组织承担了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是侗族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款的教育功能给社会组织的形式和结构具有影响。本文以侗款为切入点,分析其教育特色,全面考察其结构和教育功能,以便了解款词在侗族社会的地位以及对侗族社会的影响。首先探讨侗款的概要,款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宋朝,是维系侗族社会稳定发展的自治组织;发展到清末民初,侗款已在侗族地区确立其权威地位。接着探讨清末民初时期侗款的教育传承形式,本章对侗款教育传承的特色进行阐述,款的教育者为款组织,阐明款首对款众的教育功能;款的教育内容都体现在款词里,侗款款词分为八类,每一种款词进行教育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而款组织进行教育的方式十分鲜活,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内容选择不一样的讲款方式。这部分展示了侗款教育独特的传承形式。然后探讨清末民初时期侗款的教育内容。侗款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在生活教育上,款对侗族地区习俗的养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法律教育上,规范侗族人民... 

【文章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选题背景
        1.2.1 基于对清末民初时期侗款教育问题的关注
        1.2.2 对侗族地区实地考察引发的思考
        1.2.3 选题目的
        1.2.4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3.1 研究现状
        1.3.2 发展动态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案
        1.5.1 文献采集和应用法
        1.5.2 历史研究法
        1.5.3 田野调查法
    1.6 侗款的产生
    1.7 清末民初侗款的发展
第2章 清末民初侗款的教育传承形式
    2.1 款组织——稳定的教育组织
        2.1.1 凝固的组织结构
        2.1.2 权威的领导体制
        2.1.3 固定的活动场所
    2.2 款词——别样的教育载体
        2.2.1 侗族款词的分类
        2.2.2 款词的传承
    2.3 讲款——鲜活的教育形式
第3章 清末民初侗款的教育内容
    3.1 习俗的养成——生活教育
        3.1.1 礼仪教育
        3.1.2 婚姻习俗
    3.2 行为准则的制定——法律教育
    3.3 价值观的培养——道德教育
第4章 侗款教育对侗族社会的影响
    4.1 对节日社交的影响
    4.2 对乡规民约的影响
    4.3 对老人协会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款词文化变迁:兼论传统力量与侗族地区治理问题[J]. 梁宏信,张琪亚.  教育文化论坛. 2014(05)
[2]侗族日月神话信仰习俗与生态景观[J]. 米舜.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3]“侗款组歌”生动传唱换届纪律[J]. 李朝,吴永华.  当代广西. 2011(12)
[4]古代侗款效力溯源——对古代三江侗族村寨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J]. 蒋鸣湄,胡兴东.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6)
[5]侗族鼓楼艺术和文化功能初探——以三江独峒乡高定村鼓楼为例[J]. 刘艳艳,黄华燕.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4)
[6]少数民族习惯法和谐内涵的现代解读——以侗款为例[J]. 甘明,刘光梓,黄美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7]“石头法”的嬗变——黔湘桂侗族地区从“款石”、“法岩”到“石碑法”的立法活动[J]. 徐晓光.  贵州社会科学. 2009(09)
[8]传统侗款的法文化探析[J]. 粟丹.  贵州社会科学. 2008(12)
[9]从款约的发展看侗族法文化的变迁[J]. 粟丹.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8(06)
[10]侗乡和谐之宝——侗款[J]. 石玉昌.  凯里学院学报. 2007(05)

博士论文
[1]侗族款组织的文化人类学阐释[D]. 石开忠.中央民族大学 2007
[2]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 廖君湘.兰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七百苗寨形成历史初探[D]. 刘保全.中央民族大学 2016
[2]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观下《侗族款词》的英译研究[D]. 邱珺.南华大学 2015
[3]大瑶山无字石牌研究[D]. 钟少云.广西民族大学 2014
[4]侗族民间调解研究[D]. 梁红云.中南大学 2013
[5]建国前侗族档案及档案工作研究[D]. 覃玲丹.广西民族大学 2012
[6]“侗款”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D]. 姚伦光.中央民族大学 2011
[7]民族地区法律信仰问题研究[D]. 郑奇勋.中南民族大学 2008
[8]吴勉传说的文化研究[D]. 朱芹.广西民族大学 2008
[9]通道侗族伦理道德传统及其现代转化[D]. 杨林华.中南大学 2007
[10]侗族侗款的遗存、传承与时代性发展[D]. 刘琳.广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73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473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d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