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儿童抑郁症状及其行为与家庭因素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21-11-06 14:29
  目的探讨儿童抑郁症状与其自身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抑郁患儿的综合防治提供新视角。方法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招募58名诊断为抑郁状态的儿童作为病例组,同期按年龄、性别匹配选择8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 CBCL)、症状自评量表90项(Symptom Self-evaluation Scale, SCL-90)调查两组儿童抑郁情绪表现、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病例组儿童CBCL量表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43.29±30.93,20.24±12.93),阳性因子数量高于对照组(2.57±3.14,0.97±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7,3.89,P值均<0.01)。病例组内向行为、外向行为、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及社交退缩得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0,2.41,5.68,2.34,2.25,2.60,2.29,P值均<0.01)。病...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9,40(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比较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主要照料人心理状况比较
    2.3 儿童抑郁症状与其行为表现、家庭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留守儿童抑郁症状的检出率——2000-2015年发表论文的meta分析[J]. 徐志坚,慈志敏,姜岩涛,隋维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12)
[2]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学龄儿童焦虑、抑郁的共病情况以及比较患与未患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学龄儿童其父母自我报告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焦虑和抑郁症状(英文)[J]. 夏卫萍,沈理笑,张劲松.  上海精神医学. 2015(06)
[3]绍兴初中生学校生活满意度与抑郁焦虑症状关系[J]. 邢超,陶芳标,屠春雨,方益荣,傅利军,李明,马岩.  中国公共卫生. 2016(10)
[4]武汉地区7~17岁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 朱军红,钟宝亮,徐丽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3(01)

硕士论文
[1]抑郁症患者攻击行为、脑影像学改变与童年受虐经历的关系研究[D]. 雍那.重庆医科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80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480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0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