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与“积极公民”的培育——从以赛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谈起
发布时间:2021-11-22 10:50
以赛亚·伯林在两种自由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消极公民"和"积极公民"两种人格观念。"消极公民"倾向于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置于共同体之上,把捍卫个体的自由视为第一要务,这容易导致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分裂与疏离;而"积极公民"则更强调自由与责任、个体与社会的交融,主张个体在捍卫个人权利的同时也要勇于担当公共责任。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不论是从个体品格完善、学校德育改革还是从社会发展等角度而言,道德教育都有必要引导"积极公民"的培育,推动道德责任感和公共精神的发展。为此,道德教育应致力于建构课堂的公共生活空间,发展学校的民主共治理念,同时实现学校生活与社区生活的有效联结,从而培育学生的平等、合作、尊重、宽容等公共道德品质,使其成长为负责任的积极公民,在实现自我的品格完善的同时促进公共社会的发展。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7(04)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内涵与演进
二、培育“积极公民”: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三、道德教育如何引导“积极公民”的品格建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交往与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建构[J]. 叶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3)
[2]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 鲁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03)
[3]共和主义的自由观念——试论昆廷·斯金纳的共和主义思想史研究[J]. 陈伟. 南京社会科学. 2004(07)
[4]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 鲁洁. 教育研究. 2004(06)
本文编号:3511536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7(04)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内涵与演进
二、培育“积极公民”: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三、道德教育如何引导“积极公民”的品格建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交往与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建构[J]. 叶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3)
[2]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 鲁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03)
[3]共和主义的自由观念——试论昆廷·斯金纳的共和主义思想史研究[J]. 陈伟. 南京社会科学. 2004(07)
[4]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 鲁洁. 教育研究. 2004(06)
本文编号:3511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51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