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太原市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9 11:25
  义务教育关乎一个国家的兴衰。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对于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资金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国内社会各界对教育问题可谓是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教育公平的渴求,如何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对太原市的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研究为背景,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分析太原市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效和实现困境,并对产生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太原市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对策。本文的第一章为绪论。这部分主要对这一选题的研究目的、意义进行介绍,并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总结出国内外学者关于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现状,然后阐述义务教育资源的概念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涵及研究方法,最后提出本文的创新点:一是以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二是从太原市具体的实践层面进行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第二章为太原市义务教育资源均... 

【文章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太原市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问题研究


太原生均校舍面积情况(平方米)

太原,情况,校舍,晋源区


图 2-2 太原生均运动场地面积情况(平方米)Fig. 2-6 The area of Taiyuan students average sports Ground具体如图 2-1、2-2 所示,可以明显看出六城区中小学主要在生均校舍面积和场地这两项指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迎泽区和杏花岭区的两项指标与小店区的两个指标有着显著差异。其中,晋源区的生均校舍面积最大,达 4.21 平方

图书,藏量,太原,情况


22图 2-3 太原六城区生均图书藏量情况Fig. 2-7 the Tibetan volume of students in Taiyuan six urban are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指向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学校标准化建设路径——基于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的分析[J]. 程晋宽,缪舒敏.  教育发展研究. 2017(18)
[2]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演进历程及其制度逻辑[J]. 李桂荣,李向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3]实现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个分析维度——基于“权力—权利”关系协同的视角[J]. 曹海琴.  教育与经济. 2017(03)
[4]新阶段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评估研究[J]. 李玲,黄宸,薛二勇.  教育研究. 2017(03)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发展——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研究[J]. 胡娇.  中国教育学刊. 2016(10)
[6]加快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财政对策探讨[J]. 胡绍雨.  财会研究. 2016(07)
[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及评价体系思考[J]. 何培宇.  学周刊. 2016(01)
[8]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执行阻滞及应对策略[J]. 蔡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9]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对陕西省周至县的调研报告[J]. 王阳.  北方经济. 2015(09)
[10]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高铁刚.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2)

博士论文
[1]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 安晓敏.东北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城镇化进程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研究[D]. 姜欣.长沙理工大学 2013
[2]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化问题研究[D]. 武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3]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问题研究[D]. 张雷.山东师范大学 2011
[4]云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差异研究[D]. 郭晓明.云南财经大学 2011
[5]新公共服务视域下的陕西省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D]. 田民政.西北大学 2009
[6]罗尔斯的正义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D]. 张健楠.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7]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及其政策均衡配置[D]. 罗新云.中南大学 2007
[8]区域性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对策研究[D]. 陈音.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44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544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6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