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女生家庭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影响 ——解释偏向的作用机制与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3 23:52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交往是人类的基本活动,通过交往可以满足人类的归属和情感需求等。中职生作为应用型人才,经过短暂的职校学习即将走向社会实习或工作岗位,很多中职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校内和校外均面临着社交焦虑。国内外研究均发现女性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性(Vicente E.Caballoet al.2014;刘广增,2019;李珍,2020)。另外,还有研究表明相比男性社交焦虑患者,女性患者的社交焦虑障碍表现出更多的尴尬、恐慌、敏感和治愈困难(Wittchen,Stein et al.1999;Turk,Heimberg et al.1998)。本研究选用中职女生作为研究对象,意在探讨家庭教养方式、解释偏向、社交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团体实证认知行为疗法对解释偏向进行干预,进而降低中职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研究共分为两部分进行。研究一为调查研究,运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解释偏向问卷对南昌市某中等职业专科学校18级和19级全体在校女生共计736名进行抽样调查,以确定家庭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解释偏向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二为实验性干预研究,基于团体实证认知行为疗法...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以解释偏向为中介的社交焦虑模型
社交焦虑障碍并非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有研究者从变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社交焦虑分维度定义理论。该理论认为临床上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非临床的高社交焦虑者,只是在社交焦虑程度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只是量的不同,并非质的差异。也就是说具有高社交焦虑水平的个体,若没有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社交焦虑症状可能会加重,进而发展到临床上的社交焦虑障碍(许书萍,2010)。如果在个体社交焦虑程度较低时,进行干预和治疗,此时的治疗效果会更明显,且可以阻止焦虑的进一步加深。从这个角度而言,社交焦虑的分维定义意义重大。本研究将从分维定义的社交焦虑(图1.1)角度出发,使用青少年交往焦虑量表(SAD-A)筛选非临床症状的高社交焦虑个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社交焦虑者的家庭教养方式和解释偏向,以及进行干预探究。1.1.2 社交焦虑的测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职生家庭教养方式及社交回避和苦恼的相关研究[J]. 李珍,宋晓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20(02)
[2]自我聚焦注意与社交焦虑:控制感的中介作用[J]. 黄韵榛,蒋婧琪,姚泥沙,赵楠,钱铭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6)
[3]社交焦虑注意偏向的动态变化[J]. 蒋婧琪,王浩宇,钱铭怡. 心理科学进展. 2019(11)
[4]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基于中国学生群体的元分析[J]. 张亚利,李森,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 2019(06)
[5]高、低状态焦虑军人解释偏向的差异研究[J]. 张晓敏,蔡文鹏,陈艾彬,屠志浩,刘广宇,邓光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19(23)
[6]青少年心理素质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J]. 刘广增,张大均,莫文静,李佳佳,朱政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7]初中生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焦虑中的中介作用[J]. 陈奇,桑悦赟,王慧,杨廷忠. 中国卫生统计. 2018(06)
[8]壮族地区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现状研究——以南宁市武鸣区为例[J]. 杨传利,蓝筱梦. 基础教育. 2018(06)
[9]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视域下大学生社交焦虑探究[J]. 申艳婷. 社会科学家. 2018(12)
[10]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对模糊情境的解释偏向[J]. 张娟,张大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5)
博士论文
[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 许书萍.华东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社交焦虑者的认知加工偏向及干预[D]. 李楠.河南大学 2019
[2]父母教养方式、学业动机和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 田文娇.天津师范大学 2017
[3]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对模糊社交信息的解释偏向[D]. 姜迪.鲁东大学 2017
[4]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学生积极人格的关系研究[D]. 罗丽静.广西师范大学 2017
[5]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关系[D]. 陈永珠.华中师范大学 2015
[6]社交焦虑青少年解释偏向的实验研究[D]. 杨剑霞.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67223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以解释偏向为中介的社交焦虑模型
社交焦虑障碍并非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有研究者从变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社交焦虑分维度定义理论。该理论认为临床上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非临床的高社交焦虑者,只是在社交焦虑程度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只是量的不同,并非质的差异。也就是说具有高社交焦虑水平的个体,若没有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社交焦虑症状可能会加重,进而发展到临床上的社交焦虑障碍(许书萍,2010)。如果在个体社交焦虑程度较低时,进行干预和治疗,此时的治疗效果会更明显,且可以阻止焦虑的进一步加深。从这个角度而言,社交焦虑的分维定义意义重大。本研究将从分维定义的社交焦虑(图1.1)角度出发,使用青少年交往焦虑量表(SAD-A)筛选非临床症状的高社交焦虑个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社交焦虑者的家庭教养方式和解释偏向,以及进行干预探究。1.1.2 社交焦虑的测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职生家庭教养方式及社交回避和苦恼的相关研究[J]. 李珍,宋晓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20(02)
[2]自我聚焦注意与社交焦虑:控制感的中介作用[J]. 黄韵榛,蒋婧琪,姚泥沙,赵楠,钱铭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6)
[3]社交焦虑注意偏向的动态变化[J]. 蒋婧琪,王浩宇,钱铭怡. 心理科学进展. 2019(11)
[4]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基于中国学生群体的元分析[J]. 张亚利,李森,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 2019(06)
[5]高、低状态焦虑军人解释偏向的差异研究[J]. 张晓敏,蔡文鹏,陈艾彬,屠志浩,刘广宇,邓光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19(23)
[6]青少年心理素质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J]. 刘广增,张大均,莫文静,李佳佳,朱政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7]初中生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焦虑中的中介作用[J]. 陈奇,桑悦赟,王慧,杨廷忠. 中国卫生统计. 2018(06)
[8]壮族地区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现状研究——以南宁市武鸣区为例[J]. 杨传利,蓝筱梦. 基础教育. 2018(06)
[9]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视域下大学生社交焦虑探究[J]. 申艳婷. 社会科学家. 2018(12)
[10]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对模糊情境的解释偏向[J]. 张娟,张大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5)
博士论文
[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 许书萍.华东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社交焦虑者的认知加工偏向及干预[D]. 李楠.河南大学 2019
[2]父母教养方式、学业动机和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 田文娇.天津师范大学 2017
[3]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对模糊社交信息的解释偏向[D]. 姜迪.鲁东大学 2017
[4]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学生积极人格的关系研究[D]. 罗丽静.广西师范大学 2017
[5]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关系[D]. 陈永珠.华中师范大学 2015
[6]社交焦虑青少年解释偏向的实验研究[D]. 杨剑霞.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67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56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