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学生校园排斥的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5 00:40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心理健康活动课来干预五年级学生的校园排斥现象,并探讨心理健康活动课对减少小学生校园排斥的影响。研究运用《青少年校园排斥问卷》对某小学的30名五年级学生实施测验,通过数据分析选出两个同质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每周对实验班进行一次干预,一共八次,对照班则不进行干预。干预的内容主要是青少年校园排斥的四个方面,即拒绝,中伤,差别对待和忽视。被排斥者与实施排斥者在同一个班级环境中被干预。此外,在干预过程中还观察并采访了典型案例。使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探讨校园排斥现象在心理健康课的干预下的效果,以及该方案的效果是否稳定和持久。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实验班被试的校园排斥水平的前测、后测分数在被排斥、实施排斥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2)实验班被试在“实施拒绝”、“实施中伤”、“被拒绝”、“被中伤”、“被忽视”维度上的差异显著,在“实施差别对待”和“被差别对待”这两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同时针对排斥过程中的三种身份,即被排斥者、排斥者以及旁观者进行分析,探讨三者在排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并得出如下结论:(1)本次研究对校园排斥现象利用心理健康课的方式进行...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社会排斥
2.校园排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校园排斥的影响因素研究
2.校园排斥的后果研究
3.校园排斥的干预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一)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
1.被试
2.研究工具
3.实验过程
(四)数据处理
(五)干预方案
1.理论依据
2.方案内容与实施
四、研究结果
(一)实验班、对照班校园排斥同质性检验
(二)实验班校园排斥前测、后测的差异性检验
(三)对照班校园排斥前测、后测的差异性检验
(四)实验班、对照班校园排斥后测的差异性检验
(五)实验班校园排斥干预效果的延时效应检验
五、讨论
(一)校园排斥总体干预效果讨论
(二)拒绝问题干预效果讨论
(三)中伤问题干预效果讨论
(四)差别对待问题干预效果讨论
(五)忽视问题干预效果讨论
(六)校园排斥的典型案例分析
1.研究对象的选择
2.资料的收集
3.典型案例的呈现
4.原因分析
六、小学生校园排斥的防范建议
(一)构建有效的校园排斥干预体系
1.帮助被排斥者树立正确的认知
2.引导排斥者,改变其错误认知
3.发挥旁观者的作用
4.减少排他性竞争
5.教师的示范作用
6.注重家校合作
7.学校建立干预体制
(二)校园排斥预防体系的构建
1.家庭方面
2.学校方面
3.社会方面
4.国家方面
七、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贫困再思考:定义和衡量[J]. 乌德亚·瓦格尔,刘亚秋.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9(03)
[2]青少年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的结构与测量[J]. 张野,苑波,张珊珊.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3]校园欺凌中旁观者行为的作用机制[J]. 张荣荣,董莉.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02)
[4]美国纽约市校园欺凌行为处理方式及其治理启示[J]. 胡春光.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5]同伴排斥情境下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研究[J]. 冯春莹,张瑜,张珊珊,张野.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6]小学生校园排斥:一项基于教师视角的访谈研究[J]. 张野,闫平,温兆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挪威校园欺凌防范机制研究——以奥维斯欺凌防范项目为例[J]. 杨婕,马焕灵. 现代教育管理. 2017(12)
[8]社会排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情绪线索的调节作用[J]. 徐同洁,胡平,郭秀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6)
[9]芬兰校园反欺凌KiVa项目的发展、组织与实施[J]. 周菲菲,郭志英. 比较教育研究. 2017(10)
[10]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理念、路径与内容[J]. 马焕灵,杨婕. 比较教育研究. 2016(11)
硕士论文
[1]3-6年级小学生校园排斥的现状、归因及防范对策研究[D]. 张世麒.沈阳师范大学 2019
[2]初一学生校园排斥干预的实验研究[D]. 张塑.沈阳师范大学 2019
[3]正念训练对初中生欺负行为的影响研究[D]. 王丹.重庆师范大学 2018
[4]3-6年级小学生社会排斥的访谈研究[D]. 范哲.沈阳师范大学 2017
[5]初中生同伴排斥行为的形成机制及干预研究[D]. 韩楠楠.华东师范大学 2017
[6]社会排斥对刻板化的影响机制及性别差异[D]. 朱雯琪.华中师范大学 2016
[7]社会排斥情境下婴儿图式对情绪的影响研究[D]. 刘之娱.西北大学 2016
[8]社会排斥、自尊对嫉妒的影响[D]. 朱奕达.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9]社会排斥对工作记忆的影响[D]. 刘文雯.西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07589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社会排斥
2.校园排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校园排斥的影响因素研究
2.校园排斥的后果研究
3.校园排斥的干预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一)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
1.被试
2.研究工具
3.实验过程
(四)数据处理
(五)干预方案
1.理论依据
2.方案内容与实施
四、研究结果
(一)实验班、对照班校园排斥同质性检验
(二)实验班校园排斥前测、后测的差异性检验
(三)对照班校园排斥前测、后测的差异性检验
(四)实验班、对照班校园排斥后测的差异性检验
(五)实验班校园排斥干预效果的延时效应检验
五、讨论
(一)校园排斥总体干预效果讨论
(二)拒绝问题干预效果讨论
(三)中伤问题干预效果讨论
(四)差别对待问题干预效果讨论
(五)忽视问题干预效果讨论
(六)校园排斥的典型案例分析
1.研究对象的选择
2.资料的收集
3.典型案例的呈现
4.原因分析
六、小学生校园排斥的防范建议
(一)构建有效的校园排斥干预体系
1.帮助被排斥者树立正确的认知
2.引导排斥者,改变其错误认知
3.发挥旁观者的作用
4.减少排他性竞争
5.教师的示范作用
6.注重家校合作
7.学校建立干预体制
(二)校园排斥预防体系的构建
1.家庭方面
2.学校方面
3.社会方面
4.国家方面
七、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贫困再思考:定义和衡量[J]. 乌德亚·瓦格尔,刘亚秋.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9(03)
[2]青少年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的结构与测量[J]. 张野,苑波,张珊珊.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3]校园欺凌中旁观者行为的作用机制[J]. 张荣荣,董莉.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02)
[4]美国纽约市校园欺凌行为处理方式及其治理启示[J]. 胡春光.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5]同伴排斥情境下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研究[J]. 冯春莹,张瑜,张珊珊,张野.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6]小学生校园排斥:一项基于教师视角的访谈研究[J]. 张野,闫平,温兆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挪威校园欺凌防范机制研究——以奥维斯欺凌防范项目为例[J]. 杨婕,马焕灵. 现代教育管理. 2017(12)
[8]社会排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情绪线索的调节作用[J]. 徐同洁,胡平,郭秀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6)
[9]芬兰校园反欺凌KiVa项目的发展、组织与实施[J]. 周菲菲,郭志英. 比较教育研究. 2017(10)
[10]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理念、路径与内容[J]. 马焕灵,杨婕. 比较教育研究. 2016(11)
硕士论文
[1]3-6年级小学生校园排斥的现状、归因及防范对策研究[D]. 张世麒.沈阳师范大学 2019
[2]初一学生校园排斥干预的实验研究[D]. 张塑.沈阳师范大学 2019
[3]正念训练对初中生欺负行为的影响研究[D]. 王丹.重庆师范大学 2018
[4]3-6年级小学生社会排斥的访谈研究[D]. 范哲.沈阳师范大学 2017
[5]初中生同伴排斥行为的形成机制及干预研究[D]. 韩楠楠.华东师范大学 2017
[6]社会排斥对刻板化的影响机制及性别差异[D]. 朱雯琪.华中师范大学 2016
[7]社会排斥情境下婴儿图式对情绪的影响研究[D]. 刘之娱.西北大学 2016
[8]社会排斥、自尊对嫉妒的影响[D]. 朱奕达.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9]社会排斥对工作记忆的影响[D]. 刘文雯.西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07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607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