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教材制度建设的比较优势与可能形态
发布时间:2022-01-25 17:37
当前中国的教材建设正处于独特的统编制与审定制并存的时期。而在数字媒体与互联网时代,国际教材研究界已出现教材从纸本印刷的书本到数字传播的多媒体形态的转向。中国的教材建设制度可以如何探索中国方案?本文引入比较制度分析与知识管理两个跨学科的学理视角,审视支撑中国教材制度建设的时代条件与制度基础,大胆提出中国教材制度建设已处于数据技术与知识管理的优势时期,可以从国家知识管理系统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更好地利用中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优势。
【文章来源】:全球教育展望. 2019,48(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 国内外教材制度研究的现状
二、 从印刷时代到电子媒体时代对教材形态的挑战
(一) 教材的历史形态: 围绕媒介与知识的变化
(二) 教材知识与媒介形态的分离: 纸本书模式到读屏时代的多模态模式
三、 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 挖掘中国教材制度的比较优势
(一) 对教材制度的国别“可比性”的存疑
(二) 比较制度分析(CIA)视角的贡献: 制度互补性与整体性制度的稳定性
四、 知识管理的视角: 教材制度的核心是知识管理
五、 中国教材制度的比较优势与教材的国家知识管理系统
(一) 推动中国方案形成的时代因素与制度优势
(二) 中国教材的国家知识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材内涵及其研究的国际视野[J]. 徐斌艳. 全球教育展望. 2019(03)
[2]推进教材制度创新的着力点[J]. 刘学智,张振. 教育研究. 2019(02)
[3]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教材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刘学智,张振.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8)
[4]改革开放40年教材制度改革的成就与挑战[J]. 柯政. 中国教育学刊. 2018(06)
[5]教材建设40年:知识变革的检讨与展望[J]. 靳玉乐,张善超.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6)
[6]世界各国教科书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 沈晓敏. 全球教育展望. 2001(09)
[7]国外关于教科书功能论争的述评[J]. 曾天山.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本文编号:3608962
【文章来源】:全球教育展望. 2019,48(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 国内外教材制度研究的现状
二、 从印刷时代到电子媒体时代对教材形态的挑战
(一) 教材的历史形态: 围绕媒介与知识的变化
(二) 教材知识与媒介形态的分离: 纸本书模式到读屏时代的多模态模式
三、 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 挖掘中国教材制度的比较优势
(一) 对教材制度的国别“可比性”的存疑
(二) 比较制度分析(CIA)视角的贡献: 制度互补性与整体性制度的稳定性
四、 知识管理的视角: 教材制度的核心是知识管理
五、 中国教材制度的比较优势与教材的国家知识管理系统
(一) 推动中国方案形成的时代因素与制度优势
(二) 中国教材的国家知识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材内涵及其研究的国际视野[J]. 徐斌艳. 全球教育展望. 2019(03)
[2]推进教材制度创新的着力点[J]. 刘学智,张振. 教育研究. 2019(02)
[3]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教材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刘学智,张振.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8)
[4]改革开放40年教材制度改革的成就与挑战[J]. 柯政. 中国教育学刊. 2018(06)
[5]教材建设40年:知识变革的检讨与展望[J]. 靳玉乐,张善超.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6)
[6]世界各国教科书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 沈晓敏. 全球教育展望. 2001(09)
[7]国外关于教科书功能论争的述评[J]. 曾天山.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本文编号:3608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60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