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与明清闺塾师的文化身份认同
发布时间:2022-02-15 06:17
明清时期,部分才女为谋生而走出闺阁,担任闺塾师。她们任教而行,活跃于大江南北,形成独特的游学活动。明清闺塾师或为谋生、或为社交、或为结社吟诗而出游。闺塾师游学具有四个特点,即个体的独立性、社交的主动性、鲜明的示范性和行旅的风险性。闺塾师的游学四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既扩大闺塾师的视野,丰富了艺术创造素材;也拓展她们的生活空间,延伸至公共领域;同时,推动扩大了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女性观念的重塑,同时也便于闺塾师参与政治活动,实现其家国抱负。而这些,无疑推动了明清闺塾师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文章来源】:兰州学刊. 2019,(12)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典范女性的重构——明清浙江地方志中的才女书写[J]. 徐鹏. 江苏地方志. 2013(02)
[2]黄媛介生平经历及其与山阴祁氏家族女性交游考述[J]. 李贵连.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3]十七世纪江南才女文学交游网络及其意义[J]. 宋清秀. 浙江社会科学. 2011(01)
[4]地域文化视野中的清代女作家吴藻[J]. 吴永萍.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5]明清江南妇女游风述论[J]. 宋立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6]中国女性旅游发展历程研究[J]. 范向丽,郑向敏.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04)
[7]黄媛介:明清之际的诗画才女[J]. 李垚,董双叶. 齐鲁艺苑. 2009(02)
[8]觉醒的女性——沈善宝[J]. 任秀华. 文教资料. 2008(28)
[9]十九世纪中国女性的文学关系网络[J]. 魏爱莲,云妍.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10]明清女子文学启蒙教育述论[J]. 郭英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游学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 刘香民.曲阜师范大学 2010
[2]王端淑研究[D]. 张敏.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26083
【文章来源】:兰州学刊. 2019,(12)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典范女性的重构——明清浙江地方志中的才女书写[J]. 徐鹏. 江苏地方志. 2013(02)
[2]黄媛介生平经历及其与山阴祁氏家族女性交游考述[J]. 李贵连.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3]十七世纪江南才女文学交游网络及其意义[J]. 宋清秀. 浙江社会科学. 2011(01)
[4]地域文化视野中的清代女作家吴藻[J]. 吴永萍.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5]明清江南妇女游风述论[J]. 宋立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6]中国女性旅游发展历程研究[J]. 范向丽,郑向敏.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04)
[7]黄媛介:明清之际的诗画才女[J]. 李垚,董双叶. 齐鲁艺苑. 2009(02)
[8]觉醒的女性——沈善宝[J]. 任秀华. 文教资料. 2008(28)
[9]十九世纪中国女性的文学关系网络[J]. 魏爱莲,云妍.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10]明清女子文学启蒙教育述论[J]. 郭英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游学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 刘香民.曲阜师范大学 2010
[2]王端淑研究[D]. 张敏.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26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626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