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员身份建构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04:27
教研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的引领、推动作用日益突显。同时,教研员也被赋予了众多的角色,而在这一过程当中,教研员的职责越来越庞杂,角色定位也越来越模糊。外在的多重角色赋予使得教研员无论是对于其自身,或是对其所在的教研组织,都存在着身份认同的困扰。针对教研员身份冲突与抉择的难题,教研员的身份建构问题逐步进入到研究者的讨论视野。本研究以后结构主义取向作为理论视野,聚焦教研员的身份建构这一主题,参照后结构主义关于身份研究的观点,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中的个案研究法作为研究策略。在研究中首先梳理了身份建构的概念和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访谈和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以W市B区教研室的教研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员的身份建构历程、关键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首先,从身份建构的历程来看,教研员的身份建构经历了角色转换、适应与重建的动态过程。教研员基本上由优秀教师演变而来,且主要受外部因素的驱动才树立了他们作为教研员的身份,做教研员是一个自我摸索与逐渐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研员对身份进行了选择与重构。其次,教研员个体自身和外部情境共同作用于他们作为教研员的身份建构过程,教...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教研员是推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新世纪以来拥有多重身份的教研员面临冲突与抉择的难题
(三)教研员身份相关研究的缺位
二、研究意义
(一)丰富关于教研员群体的身份研究
(二)构建身份建构研究的理论框架并推动相关理论发展
(三)有助于促进教研员的身份建构和专业发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身份的概念辨析
二、身份建构的理论取向
三、身份建构的分析框架
四、身份建构的影响因素
五、教研员的身份及相关研究
第二章 探讨教研员身份建构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二、叙事身份理论
三、结构化理论
四、分析框架的提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问题
二、核心概念
(一)教研员
(二)身份建构
(三)教研员的身份建构
三、研究方法
(一)质的研究取向
(二)个案研究法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二)资料收集
(三)资料分析
五、研究的可靠性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可靠性保障
(二)研究伦理
第四章 教研员的专业身份建构历程
一、Y教研员的身份建构之路
(一)身份记忆:幸福的从教时光
(二)身份开端:拉力与推力双管齐下
(三)身份发展:凭经验指导教师,否认自身的专业领导者身份
(四)身份期望:在兼顾工作与生活中引领教师走语文素养之路
(五)小结:理性选择与两条腿走路
二、E教研员的身份建构之路
(一)身份记忆:比较顺利的教师生涯
(二)身份开端:勉为其难的接受任命
(三)身份发展:做一行爱一行的“职场菜鸟”
(四)身份期望: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五)小结:被动上岗与任务导向
三、T教研员的身份建构之路
(一)身份记忆:从体育老师做到副校长
(二)身份开端:直接服从领导的安排
(三)身份发展:比较享受现在作为专业人员的工作状态
(四)身份期望:回应课改期待,做拥有专业话语权的教研员
(五)小结:行先于思与情感能量
第五章 教研员身份建构的真实图像
一、角色认知
(一)顺应结构的自我定位:以教学研究为重的业务人员
(二)政策导向的任职条件:专业素养要高,服务意识要强
(三)存有分歧的价值认同:“石头扔进大海”与“做嫁衣”
(四)带有歧视的待遇地位:不合理的职称评定与较低的工资水平
二、情感体验
(一)偏于薄弱的情感基础:外部因素主导的择业动机
(二)正负交织的情感体验:慢慢理解和接受了这个身份
(三)略显微弱的情感承诺:做好本职工作,平衡多重身份
三、行为倾向
(一)行政权威渐退中的变化:通过个人实力指导教师
(二)站稳脚跟的关键:保持公正特别重要
(三)制度上的盲区: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在自我摸索中熟悉工作
(四)多元职能赋予的应对策略:组建中心组团队
(五)服膺于社会和体制:最有压力的是考试
第六章 影响教研员身份建构的因素分析
一、自我认知
(一)在原初工作经历的基础上建构新身份
(二)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对身份进行选择与重塑
(三)在自我能力评价的前提下对身份进行探索与呈现
二、重要他人
(一)作为支持或阻碍系统的家人职业观
(二)作为关键事件的教师对教研员的认可
(三)作为榜样力量的优秀教研员个人事迹
三、互动情境
(一)组织环境对教研员身份建构的支持与制约
(二)教研员对制度安排的顺应与抵制
(三)影响深远的社会文化
第七章 研究发现与反思
一、主要研究发现
(一)教研员的身份建构经历了角色转换、适应与重建的过程
(二)教研员的身份建构是自我与外界互动中寻求工作意义的过程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员自我建构的核心身份仍是教师指导者
(四)结构制约下的教研员身份建构表现出相当有限的能动性
二、建构教研员身份的可能性建议
(一)合作自传:借助研究者推动“传主”的身份构建
(二)基于实践的反思:形成“实践中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三)重归交往理性:寻求价值认同的身份建构
三、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638696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教研员是推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新世纪以来拥有多重身份的教研员面临冲突与抉择的难题
(三)教研员身份相关研究的缺位
二、研究意义
(一)丰富关于教研员群体的身份研究
(二)构建身份建构研究的理论框架并推动相关理论发展
(三)有助于促进教研员的身份建构和专业发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身份的概念辨析
二、身份建构的理论取向
三、身份建构的分析框架
四、身份建构的影响因素
五、教研员的身份及相关研究
第二章 探讨教研员身份建构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二、叙事身份理论
三、结构化理论
四、分析框架的提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问题
二、核心概念
(一)教研员
(二)身份建构
(三)教研员的身份建构
三、研究方法
(一)质的研究取向
(二)个案研究法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二)资料收集
(三)资料分析
五、研究的可靠性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可靠性保障
(二)研究伦理
第四章 教研员的专业身份建构历程
一、Y教研员的身份建构之路
(一)身份记忆:幸福的从教时光
(二)身份开端:拉力与推力双管齐下
(三)身份发展:凭经验指导教师,否认自身的专业领导者身份
(四)身份期望:在兼顾工作与生活中引领教师走语文素养之路
(五)小结:理性选择与两条腿走路
二、E教研员的身份建构之路
(一)身份记忆:比较顺利的教师生涯
(二)身份开端:勉为其难的接受任命
(三)身份发展:做一行爱一行的“职场菜鸟”
(四)身份期望: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五)小结:被动上岗与任务导向
三、T教研员的身份建构之路
(一)身份记忆:从体育老师做到副校长
(二)身份开端:直接服从领导的安排
(三)身份发展:比较享受现在作为专业人员的工作状态
(四)身份期望:回应课改期待,做拥有专业话语权的教研员
(五)小结:行先于思与情感能量
第五章 教研员身份建构的真实图像
一、角色认知
(一)顺应结构的自我定位:以教学研究为重的业务人员
(二)政策导向的任职条件:专业素养要高,服务意识要强
(三)存有分歧的价值认同:“石头扔进大海”与“做嫁衣”
(四)带有歧视的待遇地位:不合理的职称评定与较低的工资水平
二、情感体验
(一)偏于薄弱的情感基础:外部因素主导的择业动机
(二)正负交织的情感体验:慢慢理解和接受了这个身份
(三)略显微弱的情感承诺:做好本职工作,平衡多重身份
三、行为倾向
(一)行政权威渐退中的变化:通过个人实力指导教师
(二)站稳脚跟的关键:保持公正特别重要
(三)制度上的盲区: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在自我摸索中熟悉工作
(四)多元职能赋予的应对策略:组建中心组团队
(五)服膺于社会和体制:最有压力的是考试
第六章 影响教研员身份建构的因素分析
一、自我认知
(一)在原初工作经历的基础上建构新身份
(二)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对身份进行选择与重塑
(三)在自我能力评价的前提下对身份进行探索与呈现
二、重要他人
(一)作为支持或阻碍系统的家人职业观
(二)作为关键事件的教师对教研员的认可
(三)作为榜样力量的优秀教研员个人事迹
三、互动情境
(一)组织环境对教研员身份建构的支持与制约
(二)教研员对制度安排的顺应与抵制
(三)影响深远的社会文化
第七章 研究发现与反思
一、主要研究发现
(一)教研员的身份建构经历了角色转换、适应与重建的过程
(二)教研员的身份建构是自我与外界互动中寻求工作意义的过程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员自我建构的核心身份仍是教师指导者
(四)结构制约下的教研员身份建构表现出相当有限的能动性
二、建构教研员身份的可能性建议
(一)合作自传:借助研究者推动“传主”的身份构建
(二)基于实践的反思:形成“实践中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三)重归交往理性:寻求价值认同的身份建构
三、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638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63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