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文化应答

发布时间:2017-08-20 17:40

  本文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文化应答


  更多相关文章: 多元文化 学校德育 德育实效


【摘要】:当前,文化的多元化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在这种文化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学校德育陷入困境。选择文化学的视角,基于多元文化发展的要求理性地反思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根据社会发展及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做出应答,有助于从新的视角为提高德育实效做出努力。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研究中心 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多元文化 学校德育 德育实效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当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一元渐趋多元,社会对人的要求及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呈现多元化、多层次性时,脱胎于封闭、单一、稳定的社会文化结构的学校德育体系与现实变化的契合能力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社会所发生的变化。面对这种挑战,我们没有理由在社会多元文化存在的情况下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田文林;抗拒与变迁:中东经济现代化的多维透视[J];阿拉伯世界;2001年03期

3 何池友;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范导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穆亚一;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危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史鼎新,何明升;网民在线活动研究述论[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7 林建华;论“修正组合型”的自由主义——兼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特点[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8 郑元景,余章宝;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双向维度[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9 刘振怡;;试论媒介文化的冲击和影响[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10 王春英;;浅析反文化对主导文化的建构与消解[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路;严燕蓉;;媒介:讯息还是权力?——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再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峥;;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杜云南;;城市·消费·文学·欲望[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8 赵慧珍;陈玉洪;;从《野鹅》看清教伦理的负面影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罗道全;;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艰辛探索[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秀;《三联生活周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桂梅;冲突与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胡忠雄;正其谊以谋其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10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海;读图时代语文教学中的图像阅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仇萍;都市闲逛的精灵[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史晓玲;美国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透视[D];苏州大学;2001年

4 白旭东;现代西方文化的哲学反思与当前主导文化精神的确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李炜;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池莉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杜娟;死与变:论弗·伍尔夫小说中的存在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丁社教;生产力价值论[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9 储继红;永恒的潜在的结[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谢慧英;网络写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仁;;德育要从基础抓起[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J];青海师专学报;1981年01期

3 朱仲南;张磨生;;对道德品质教育几个问题的讨论[J];中国教育学刊;1981年04期

4 何辛;;论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J];学术研究;1981年05期

5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1982年03期

6 ;深入持久地对学生进行“三热爱”教育[J];天津教育;1982年06期

7 陈飘;;学校德育应以智育为基础[J];学术研究;1982年06期

8 木之青;学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导刊;1983年06期

9 田其白;排污与育人[J];教育导刊;1983年06期

10 H.廷克,扬保筠;西方东南亚历史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维芳;;新疆维、汉族大学生自我概念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李侠;;先驱之举:澳大利亚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4 洪孟珠;;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设计与推行[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5 ;前言[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6 哈宝信;;多元文化与上海的都市化[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7 李德洙;;中国都市人类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学科[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三届世界大会中国代表团论文集[C];1993年

8 沈林;;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9 邹兰;;试论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并存条件下文化(艺术)馆的职能作用[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万红金;;都市多元文化的价值——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圣敏[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不能失去灵魂[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赵世超 刘惊铎(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高耀彬;素质教育德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记者 毕全忠;天津推进学校德育创新[N];人民日报;2000年

5 邢贲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N];人民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黄泽全 张静宇;世界需要多元文化[N];人民日报;2000年

7 记者 陈纪;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N];文汇报;2000年

8 方汉文(苏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逾越与融汇:多元文化的新辩证观念[N];文汇报;2000年

9 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朱士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N];新华日报;2000年

10 张筱强;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内涵[N];学习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欣欣;后冷战时期的和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3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田野;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澳门幼儿课程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罗宏才;佛、道造像碑源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8 马正学;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庶泉;多元文化课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全红;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志惟;论跨文化的管理[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彭波;关于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方远平;多元文化空间冲突与融合的理论分析与区域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金洙成;儒家思想对中韩学校德育的价值及启示[D];延边大学;2001年

5 陈江土;浅议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林加挺;德育课程体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颖;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兴东;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吴兵;文化的理解与融合: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时绍军;初中化学审美化教学模式渗透德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08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708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0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