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二元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复合二元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影响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如同经济社会一样,存在着差距巨大的"二元"现象,而且这种"二元教育"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为一种"复合二元教育",并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产生着巨大影响。本文在分析"复合二元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对"复合二元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建议。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复合二元教育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人们通常将一个社会中先进部门和落后部门、工业和农业、城乡之间存在生产力水平悬殊差距的现象称为“二元经济”或“二元社会”。这种差距的存在必然使先进部门、地区和城市这“一元”对另“一元”的人口产生“拉动”作用,同时落后部门、地区、农村这“一元”对本地人口产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波;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教育均衡问题[J];齐鲁学刊;2005年04期
2 关颖;青年流动人口如何对下一代负责——天津市青年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2年05期
3 张秋凌,屈志勇,邹泓;流动儿童发展状况调查——对北京、深圳、绍兴、咸阳四城市的访谈报告[J];青年研究;2003年09期
4 黄剑波,成功;市场、社会、国家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以浦东新区的民工子弟学校为例[J];青年研究;2005年08期
5 李荣华;兰州城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5年11期
6 夏雪;;河南省流动人口子女初中教育状况比较[J];青年研究;2007年02期
7 韩嘉玲;;及早关注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的成长与出路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夏雪;;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王秋凤;郑晓边;周国波;;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偏见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2期
4 江琦;李艳霞;冯淑丹;;流动儿童班级人际关系与歧视知觉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段刘伟;肖燕;;关于流动人口适龄儿童义务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6 糜薇;;农民工流动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对成都市郊农民工家庭调查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25期
7 刘震;;关于流动儿童群体的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0年01期
8 孙懿俊;;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以上海市某中学为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周序;;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江立华;鲁小彬;;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李孜;贫困地区外出打工群体(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丽娟;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学习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小红;晋江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小凤;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小为;流动幼儿父母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艳华;社会学视角下的流动儿童受歧视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维;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问题与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丽;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振国;乌海市乌达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玉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造性思维特点及培养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冯金兰;流动儿童学业成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华;关于尊重外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权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4年06期
2 韦廷柒;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经济论坛;2004年08期
3 马莉;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研讨会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1997年05期
4 余舰,吴树琴,胡建余,林军燕;我国部分地区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调查报告[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5 李伟梁;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叶兴庆;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上的主题发言[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01期
7 慈勤英,李芬;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教育弱势地位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2年03期
8 韩嘉玲;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1年08期
9 关颖;青年流动人口如何对下一代负责——天津市青年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2年05期
10 李芬,慈勤英;流动农民对其适龄子女的教育选择分析——结构二重性的视角[J];青年研究;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林琴;流动的孩子,边缘的教育——打工子弟学校:城市教育的盲点[J];中国教师;2005年05期
2 王晋堂;在城市规划下规范地入学——打工子弟入学之我见[J];北京观察;2005年06期
3 黄传会;;民工子弟,,你的课桌在这里[J];北京纪事;2006年09期
4 王寻;段海燕;;“摆不平”的打工子弟学校[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33期
5 杨东平;;务实解决打工子弟学校问题[J];w
本文编号:760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76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