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扩展中的过度教育现象及其收入效应——基于中国现状的经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教育扩展中的过度教育现象及其收入效应——基于中国现状的经验研究
【摘要】:在教育扩展时期,我国的过度教育伴随着知识失业出现。过度教育在行业和地区上都表现出分布不均衡的特征,这是由于在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条件下,不同行业和地区收入差距过大所致。随着时间推移,过度教育发生率有增长的趋势。用ORU模型估算发现,我国过度教育收益率小于工作所需教育收益率,说明发生过度教育会使个人收入受到损失。在政策选择上,现阶段应按照渐进、适度的原则扩展教育规模;加大调控不同行业和地区的收入分配,防止收入差距过大造成过度教育高度集中在高收入行业和地区,导致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个人也需要理性投资教育,避免因过度教育的发生降低了教育的经济价值。
【作者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过度教育 知识失业 收入效应
【基金】: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6年度研究课题“中国转型时期过度教育研究”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出现了受教育劳动力(educated labor force)的相对过剩问题。具体表现为,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劳动力从事以前由低学历劳动力从事的工作,他们实际的学历水平超过了工作需要的学历水平,这种现象通常被解释为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康宁;论教育决策与制度创新——以’99高校扩招政策为案例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3 张曙光,施贤文;市场分割、资本深化和教育深化——关于就业问题的进一步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畅彦;;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22期
2 刘颂;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4 武向荣;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风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赖德胜;;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与防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李锋亮;陈晓宇;刘帆;;工作找寻与学用匹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证检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陈敏,李志祥;解析大学生就业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孟大虎;制度性分割、人力资本粘性与失业问题——以东北地区为例[J];长白学刊;2005年04期
9 赵修渝,陈杰;我国大学生失业现象的理论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王锦丽;;失业问题研究——浅谈大学毕业生就业失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2 叶忠;;近20年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杜屏;;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及其个人影响因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温海燕;;浅谈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大学毕业生自愿性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王冬梅;蔡文伯;;新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大学生失业的影响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翁光兰;;试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田永坡;;产业结构、工资刚性与大学生就业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贤;;风险投资资本组合理论对个人研究生教育投资的启示[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志丽;;北京、上海劳动力市场的“本-外”分割:现状、归因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艳茹;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雪峰;高等教育的资本运营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9 范明;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10 陈上仁;中国高等院校成本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郁祺;市场导向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莹;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胜兰;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D];湘潭大学;2010年
4 沈洁;职业心理测验在大学生职业心理适应中的效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李延德;大学生在校期间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胡永欣;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宋辉;大学生择业观调查与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刘文文;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陈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王鑫;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家强,尹庆双;中国就业战略的多重制约与阶段性特征[J];经济学动态;1999年09期
2 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J];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3 杨瑞龙;;论制度供给[J];经济研究;1993年08期
4 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5 陈剑波;市场经济演进中乡镇企业的技术获得与技术选择[J];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6 官风华,魏新;高等教育拨款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7 纪宝成;高举改革旗帜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1999年21期
8 柯荣住;城市人口控制制度及其变迁——迁移者与政府的博弈[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素巧,赵振江;当代中国知识失业问题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邱丽辉;陶美重;;知识失业压力下的高等教育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3 周婧;符少辉;;中国“过度教育”现象及其治理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邵汝军;胡斌;;知识失业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6年12期
5 黄志岭;逯岩;樊小钢;;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6期
6 王永莲,杨卫军;论当前知识失业问题的成因和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36期
7 董志强;;知识失业的成因及治理[J];浙江经济;2003年06期
8 周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制度变迁与结构性过度教育[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武向荣;;中国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10 盛世明;过度教育测度方法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向荣;;中国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孙娜;;对于过度教育的另一种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东;;我国农民自我就业的收入效应及其影响因素[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4 杨娟;;过度教育的成因及其对工资的影响[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赵世奎;张彦通;;过度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彭月明;;过度教育背景下的农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盛世明;;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发生率和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西方研究及其启示[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王一涛;;过度教育:根源及对策[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刘维奇;;收入分配对我国教育消费的影响[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杨娟;孟大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效仿;知识失业:一个时代的来临[N];中国财经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山丹;“过度教育”导致知识失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3 省委副秘书长 吴军;化解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之困的思考[N];贵州日报;2010年
4 武向荣;“过度教育”怎样解释毕业生就业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王风成;过度教育是一种伤害[N];石家庄日报;2007年
6 朱莉莉;利率变动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黄天香;学者警言:“过度教育”将导致人才浪费[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李长安;优化产业结构消除知识失业问题[N];学习时报;2006年
9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郝春东 王殿春;不能“把孩子培养成财富”![N];哈尔滨日报;2006年
10 谷成;调整利息税比取消好[N];财会信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均;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及其成因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李树森;中国农村居民健康收入效应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谢淑萍;中国轿车市场需求缺口的度量及其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军利;过度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储雪玲;农村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王广慧;人力资本投资收入效应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增长与波动[D];南开大学;2009年
8 李建国;要素区域流动与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曹大宇;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洪轶男;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居民储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铁军;社会学视角下当代我国知识失业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昀;从“知识失业”现象分析我国高校专业设置[D];东南大学;2006年
3 翟娟娟;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知识失业问题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黄芳;我国大学毕业生过度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谭桂利;美国20世纪70年代过度教育分析及对我国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丽丽;培训的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D];吉林大学;2012年
7 董楠;硕士研究生知识失业的主观因素分析及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磊;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过度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白s,
本文编号:783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783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