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价值问题述评
本文关键词:课程价值问题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价值 工具价值 内在价值 个人取向 社会取向
【摘要】:课程价值向来制约着课程的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课程价值问题的探讨多具有哲学意味,与此相关的各种理论也多基于不同的维度展开,因此教育理论界有必要厘清国内外各种课程价值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实质内涵,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关键词】: 课程价值 工具价值 内在价值 个人取向 社会取向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课程价值问题原本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课程理论实际上就是发端于对备择学习领域价值的比较研究。从性质上说,课程价值属于课程问题的哲学层面,而课程实际的设计、编制、实施、评价都无一不受到课程价值取向的制约。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价值问题成为改革关注的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钢;价值取向:课程文化的观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刘志军;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9期
3 裴娣娜;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视域[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四清,刘东生;论现代化教学环境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杨立江;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刍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程可拉,胡庆芳;美国高中课程百年发展轨迹的原因分析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4 张涵劲,朱昌义,陈俊钦,陈显松;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郜岭;;试析课程开发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杨云母;;我国高校引进西方“两步制”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张勤;;论体育课程内容及结构的研究现状和趋势[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8 祝爱武;;基于学习需求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过程观[J];成人教育;2006年07期
9 任海宾;教科书话语之纬[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刘丽群;;论课程公平——一种社会学的视野[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韩艳梅;语文教科书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勤;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陈月茹;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海燕;当代俄美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雨强;综合理科课程开发及其支持体系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伟涛;论高职德育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晓华;青海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肖庆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牛金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传珍;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舒婷;;试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课程观[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2 张华;;走向“教育内部评价”[J];传承;2011年16期
3 杨建朝;;教育如何消解妒忌:教育正义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5期
4 刘冬梅;;“教师经典隐喻”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尊严观[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5 康宏;全斌;;教育评价标准的价值反思——基于规范认识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6 张光陆;张华;;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特征与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7 辛舒;;即将出版 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旅——《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百篇精粹[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6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苹;;杜威教育价值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王加强邋范国睿;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西艳 辛成;课改热中的冷思考[N];铜川日报;2008年
3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雷万鹏 本报记者 赵秀红 柴葳;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好学的路还有多远[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杨莉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外对教师适应课改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叶匡政;从艺术特长生看知识的工具化[N];深圳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薛忠祥;当代中国教育的应有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师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庆明;论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11年
2 范涌峰;新课程改革的人本路向检视[D];西南大学;2010年
3 于萍;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价值观、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丽洁;论教师的哲学素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卫东;当代中国教育主导价值取向的考察与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亚强;Blog与个人网络化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鹏辉;当代美国课程研究范式的转型及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欧阳算;农村新课改推进中的城市偏向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朱红丽;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雪梅;课程的哲学基础研究之反思与改进[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2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1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