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历朝君主与书院发展
本文关键词:宋元明清历朝君主与书院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宋代书院 元代书院 明代书院 清代书院 儒家伦理道德
【摘要】:宋元明清时期许多君主以各种方式重视、支持书院,对书院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动机和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弥补体制内教育系统的不足,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二、表明对儒学的尊崇以及对儒家所倡导、宣扬的伦理道德原则与治国理念的认同;三、通过支持书院而对书院产生影响或介入书院内部事务,从而影响书院的发展方向甚至改变书院的性质,最终将书院纳入官方的意识形态控制网络之中。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关键词】: 宋代书院 元代书院 明代书院 清代书院 儒家伦理道德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02BZS024)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FBA011023)
【分类号】:K207;G529
【正文快照】: 书院兴起于唐,定型于宋,经过元、明两代的发展,到清代趋于鼎盛。历代书院的迅猛发展,无疑是多种社会力量交互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但书院作为一种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有可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的发展与专制王权有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在专制权力试图渗透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诗波;;明代“私铸钱”与国家的应对措施[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2 金滢坤;试论唐五代科举考试的锁院制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喻学忠;吴渊兼夔路策应使时间考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郑海涛;蒋捷研究二题[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王辉斌;;南宋“骚雅词派”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王美华;礼乐制度与十国政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8 史五一;试析明后期财政危机的根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纪慧娟,宗韵;明代驿递夫役佥派方式之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赵崔莉;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霍建瑜;;执“竹竿子”者称谓及服饰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肖永明;彭爱华;;阳明心学的兴起对书院讲学的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霍明琨;;对于《太平广记》的整体文化观照[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民国时期成都出版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胜明;唐宋晚唐体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金生杨;宋代巴蜀易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焦印亭;刘辰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杨军;宋元三教融合与道教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黎仕明;清代甘肃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8 张其凤;宋徽宗对文人画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9 云国霞;元代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健;明清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婧;明代安徽书院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室龙;明清徽州的塾师[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康旭峰;社会史视角下的明清农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吴启琳;《皇明条法事类纂》所见明成化、弘治时期社会经济[D];南昌大学;2008年
5 赵国平;明代嘉、隆、万时期山西籍进士及其时政思想[D];山西大学;2007年
6 樊誉;明代的山西宗藩[D];山西大学;2007年
7 吴斗庆;泽潞地区传统冶铁技术初探[D];山西大学;2007年
8 王会豪;秦汉以来成都锦江滨河人文景观的变迁及复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叶俊;二王书风的影响及其分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张燕;明清时期的山西书院[D];山西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实;;略论我国书院的教学与刻书[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2 王元湖;我国古代的教育体制改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S1期
3 肖钢;宋代书院的兴盛与理学的发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4 梁励;书院兴衰考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邓洪波;中国书院研究10年(1979-1988)[J];江西教育科研;1990年01期
6 陈岳红;;略论宋代讲学之风的特点与作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7 郁中秀;试析宋代官立大学和书院中的学生管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8 丁钢;;少数民族与书院述略[J];民族教育研究;1992年04期
9 楼建军;宋代书院的兴盛[J];教育学报;1993年03期
10 琳达·沃尔特;邓洪波;;南宋书院的地理分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俊侠;;明代关中书院及其传承[A];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杨渭生;;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A];宋史研究论文集——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编刊[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程方平;东林书院和中国“大学”传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闵正国邋欧阳卫军;九江书院 辉映万代[N];九江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熊艳娥;宋代书院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均灵;宋代的福建书院[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晏富宗;宋代书院师生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俊平;宋代书院教学管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小曼;宋代书院经费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吕红安;张h;书院教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14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1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