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民工子女健康心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7-09-08 18:43
本文关键词:论农民工子女健康心理的培养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变动中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批的农民工子女因父母务工而来到城市,引发出不少社会问题。他们生活、学习在城市,却无法与城市孩子一样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和社会关心的权利。生活经历中尤其是文化教育上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更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偏差。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女存在更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上也更多的出现孤独感和焦虑感,他们是处于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之间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对城市和农村都无法产生角色认同。如果任其发展,对孩子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极为不利。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教育文化影响、户籍制度和家庭生活三个方面找出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建议政府给予政策和制度上的扶持,学校发挥其教育功能,老师对这些孩子给予更多的关心与耐心,社会建立更有利于农民工子女成长的舆论氛围,几个方面形成合力,让每个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健康心理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41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一、农民工子女心理状况8-12
- 1、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8-9
- 2、人际交往的孤独感和焦虑感9-10
- 3、形成社会的“边际人格”10-12
- 二、影响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12-18
- 1、教育文化因素12-13
- (1) 教育硬件设备的差异12-13
- (2) 师资状况差异13
- (3) 教育质量差异13
- 2、户籍制度因素13-16
- 3、父母及家庭因素16-18
-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和措施18-26
- 1、国家政策上的扶持与制度上的保证18-20
- 2、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20-24
- (1) 提高农民工子女的自我认识水平20-21
- (2) 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21-22
- (3) 营造和谐的校园和班级人文环境22-23
- (4) 开展心理辅导,教会农民工子女调节心理的方法23
- (5) 加强家校联系,尊重家长,互通情况23-24
- 3、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24-26
- 后记26-27
- 参考文献27-2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婷;城市中农村流动青少年的情感社会化状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马保;乌鲁木齐市农民工子女课外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娟;广西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社会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窦晓芳;城市公立小学流动儿童适应困难的跨文化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娜;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成长中情感互动能力培养项目的实践与总结[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5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1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