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方法综述
本文关键词: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方法综述
【摘要】:教育是培养和增加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已得到了国内外学者普遍的认同。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分析和测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方法和结论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不同学者测算的我国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数值。从而,有助于较为全面地认识目前关于测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研究成果,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水平。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教育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投资收益率
【分类号】:G40-054
【正文快照】: 一、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概述在现实社会中,教育对促进和推动一国社会经济增长起了巨大贡献,这一事实反映在多个方面。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教育当作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产业,美国教育产业的产值处于美国经济所有产业的第三位,仅教育服务一项每年创造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刚;陈东有;;农民工对江西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成果分享测度[J];当代财经;2009年01期
2 张立新;王雅林;;东北三省经济增长中高等教育贡献率的估算[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王恩胡;;西部人力资本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开发研究;2006年01期
4 吴重涵;张俊;周洁;;江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基于丹尼森因素分析法[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06期
5 谢西庆;;农村转移劳动力对广东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建筑业为例[J];岭南学刊;2010年05期
6 刘睿;邓正琦;;教育对重庆市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赵修渝;黄仕川;;重庆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张朝晖;胡昊;;高等教育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张锦文;;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王得忠;胡荣;;陕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燕兵;;经济快速增长阶段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段玮;肖子牛;;近33年云南降水及其构成的气候变化[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邹骥;陈吉宁;褚俊英;周景博;董保民;;环境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A];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孟伟;高庆先;任阵海;;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数值模拟研究[A];2008年北京气象学会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陈渊成;曹婉雯;曹媛;张琳;常勃勃;杨文亮;柳晓泉;;基于神经网络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评价丹参素心血管活性[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欣;谢自楚;陶建军;韩用顺;;降水增加对冰川系统变化的影响分析——以新疆冰川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史鹏;柏满迎;;一个基于随机控制方法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型[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白虎志;任国玉;张爱英;;城市热岛效应对甘肃省温度序列的影响[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晓岭;王蓉华;晋亮;吴生荣;赵辉;;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万朋;;试论当前我国教育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锋 杨惠晴 刘晓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近半[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2 记者 温宪 马小宁;没有任何国家操纵本国汇率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大[N];人民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韩富斌;高新技术产业要为我省经济增长贡献更多份额[N];陕西日报;2003年
4 张杰;沈利生: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马三坤;发展我市教育产业的几点思考[N];衡水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郭玉志;教育产业风景这边独好[N];中国企业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任震宇;四大因素助推消费快速增长[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8 通讯员 陈露 本报记者 花善岱;教育产业潜力巨大[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9 驻浙记者 蒋萍 通讯员 陈玟;教育产业能否降低门槛[N];文汇报;2003年
10 歇宣;大规模贷款助推教育产业[N];重庆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伟;中国工业行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率差异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金玮;西部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王永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4 张劲松;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效能的贡献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俞立平;地区信息资源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陈小红;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与控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范良千;流域非点源贡献率核定及总量负荷分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林辉;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余卫平;轨道交通及其外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秀新;自主技术标准化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柳娅;广西高等教育对省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梁丽丽;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孙立成;江苏省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
4 李杰;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增长[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吕彬彬;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6 张奇勇;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亚丽;江苏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严萍;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9 胡颖莹;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10 王文静;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27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27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