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攻击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本文关键词:儿童攻击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摘要】:近一、二十年来,心理学家在儿童青少年攻击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同时在理论层面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思路与视角。本文对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研究在近二十年中的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攻击的界定、攻击的发展模式与稳定性、关于攻击的遗传基础及生理机制的研究。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攻击 年龄模式 稳定性与连续性 遗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061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03D01) 山东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攻击(aggression)是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自20世纪初以来,攻击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者对于攻击的性质、攻击在不同年龄个体身上的表现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近二十年来,随着一些新的理论观点与视角的出现,研究者对于儿童青少年攻击的发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奕;余毅震;孙艳;罗贻雪;;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行为与人际归因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2 张萍;余毅震;刘卓娅;孟仙;;中国城市9~18岁学生攻击问卷标准化常模研制[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3 张萍;王琛;余毅震;;攻击性青少年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不同测试结果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4 翁晖亮;;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与对策[J];大众心理学;2003年01期
5 刘振静;高安民;;青岛市中小学衔接过程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调查[J];青岛医药卫生;2011年04期
6 杨婷婷;;走过青春的沼泽地——12355专家解析青少年心理个案[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9年12期
7 黄芳芳;李想;李剑虹;;浅析影响动物攻击行为的因素[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6期
8 黄琳;;大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9 朱丽;李泽爱;周晓琴;金琼;王晓玲;;抑郁症母亲的养育方式及其子女行为问题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7期
10 肖娜;;中职卫校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和教育引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福涛;张文新;纪林芹;;儿童早期至前青少年期攻击发展的性别差异[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孙华平;程学超;张萌;;电视暴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攻击性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冯莉;应贤慧;戴春林;;服刑人员自尊、人际容纳对其攻击性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蕾;;高、低自我价值感者攻击性图片偏好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周颖;刘俊升;;内隐攻击性的眼动实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春;陈光辉;张文新;纪林芹;;幼儿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特点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蒋晓晖;;无意识情绪启动下的攻击行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袁俏芸;黄敏儿;;小学1-3年级攻击性男童的社会信息加工及表情知觉[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金海菊;;丽水市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06年
10 陶然;黄秀琴;刘军文;张慧敏;张英;姚淑敏;;微量元素与网络成瘾青少年攻击性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琪嘉;黄段子也有攻击性[N];健康报;2003年
2 辛晓;缺乏母爱的男孩易产生攻击性[N];人民公安报;2000年
3 心理医生 施琪嘉;他的恶梦源于父亲严厉管教[N];北京科技报;2006年
4 临床心理学硕士,《广州日报》“健康心理”专栏主持 武志红;如何面对不讲道理的亲人[N];南京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唐逸;过分自卑易使人好斗[N];北京科技报;2006年
6 于宝;三种男人容易产生嫉妒[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7 刘翔平;深度分析“死本能”[N];北京日报;2007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健康时报记者 魏雅宁;个子越小脾气越大?[N];健康时报;2009年
10 丁勤;我孙子过分冲动为哪般[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纪林芹;儿童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冯夏婷;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宁;攻击性的内隐社会认知实验研究——IAT测验在攻击性研究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竹;不同个性大学生阅读攻击性图片的ERP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伍艳;人格特质、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认知偏向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方小平;攻击性初中生执行功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李丹丹;罗夏测验攻击变量Ag、AgC与反社会倾向的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黄显超;初中男生攻击行为的干预:认知行为取向与认识领悟取向[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7 毛金柱;家庭暴力对初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刘荣;自尊、自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吴红燕;某医科大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10 崔(王莹);学龄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评估:绘人测验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7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2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