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以山东省莱州市400名留守儿童为例
本文关键词: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以山东省莱州市400名留守儿童为例
【摘要】:通过调查山东省莱州市4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发现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几方面的应然责任缺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解决留守儿童这些问题,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解决这些问题并非单一主体的行动,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西方国家的多中心理论为解决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要构建多中心的监护体制。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多中心监护体制
【基金】:山东大学社会实践奖学金立项课题
【分类号】:G525.5
【正文快照】: 0引言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城市化进程中,整个社会要从以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以城市为主的社会,其结果必然出现人口流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民工”在“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时候,绝大部分仍然把其子女留在自己的出生地,让他们继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肖正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进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军;陈丽;管在高;;论SSP范式在环境保护结构绩效分析中的应用——以体制转型时期为例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2 向冬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张利洪;刘洲;;刍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毛飞;多中心制度安排:解决乡村关系问题的新思路[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卢洪友;公共品供给的政府效率解及其条件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3期
6 张军涛;城市资本经营与城市管理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12期
7 汤伟钢;严玲;尹贻林;;公共项目交易中的治理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7期
8 闫威,夏振坤;利益集团视角的中国“三农”问题[J];当代财经;2003年05期
9 陈振明 ,卢霞 ,张娜;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政府社会管理”课题的研究报告》之三[J];东南学术;2005年04期
10 刘筱;闫小培;;公共服务业供应模式及其与城市管治的关系——以广州为例[J];地理研究;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恩华;;我国大学学术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一个治理视角[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慧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分析——从银企关系的视角出发[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张哲;西北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区域分工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张三;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社区管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滕世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改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刘伦武;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6 雷晓康;公共物品提供模式的理论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7 刘缉川;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聂国卿;环境政策选择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9 王廷惠;微观规制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宏志;经济转轨及转轨成本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梦雨;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周玉玺;农田水利产权制度与灌溉组织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3 付永红;公共安全服务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4 柯遵科;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科技观及科技制度安排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胡明晖;我国科技工业园制度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6 楚德江;从制度分析的角度透视腐败现象:问题与对策[D];郑州大学;2003年
7 崔伟;住宅公共池塘资源(CPR)边界界定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8 刘红升;反思与重建:第三部门在中国[D];浙江大学;2002年
9 潘丽霞;知识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范式的演变[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陈艳;我国高校筹资机制的架构[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3 佘凌,罗国芬;流动人口子女及其教育:概念的辨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杜鹏;聚焦“386199”现象关注农村留守家庭[J];人口研究;2004年04期
5 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年05期
6 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7 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8 蒋忠,柏跃斌;“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繁晓;;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2 高国辉;;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华章;2011年20期
3 黄淑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思索[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7期
4 陈瑞程;;也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5 魏匡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应对措施[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1期
6 胡巧云;;关爱留守儿童 共建和谐社会[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8期
7 邢敏哲;;用爱弥补留守儿童的教育空缺[J];学周刊;2011年18期
8 方一帆;;“十二五”时期我国政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探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赵兴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与解决路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高君;;爱心呵护留守儿童[J];学周刊;2011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军;;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田录梅;张文新;王姝琼;Doran C.French;;农村独生青少年与非独生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友谊与孤独感[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钮堂柏;;浅谈农村弱势家庭的子女的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江文涛;罗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专项投资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罗曼;;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胡振民;;关注我区农村留守儿童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赵玮;;勿将留守儿童标签化为“问题儿童”——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胡心怡;刘霞;申继亮;范兴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贾勇宏;;论寄宿制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的作用——基于中部三省的实证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兴 高洁 尹玲玲 李志强 陈凌 杨志闻 王小刚 浦敏 熊家福 刘惊天;加大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力度[N];南昌日报;2008年
2 欣阳;精心呵护农村留守儿童[N];吉林农村报;2007年
3 本报通讯员 俞新美;真情温暖留守人群[N];南通日报;2007年
4 曾曦;江西出现农村留守儿童进城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李伦娥;城里的农村留守儿童班[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王可昌;永靖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研[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7 关威 王贵江 记者 秀霞;团省委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8 李e,
本文编号:838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38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