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劝学所改良私塾活动述评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劝学所改良私塾活动述评
【摘要】:正清末民初,由于教育发展现实的局限,形成了新式学堂与旧式私塾并存的二元教育模式。目前,史学界虽有文章关注私塾改良,但迄今鲜有人关注劝学所,更遑论劝学所对旧式私塾的改良。本文着力对劝学所改良私塾的职责、方式以及作用作一考察,求抛砖引玉之效,以就教于方家。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劝学所 私塾 改良
【分类号】:K257;G529
【正文快照】: 清末民初,由于教育发展现实的局限,形成了新式学堂与旧式私塾并存的二元教育模式。目前,史学界虽有文章关注私塾改良,但迄今鲜有人关注劝学所,更遑论劝学所对旧式私塾的改良。本文着力对劝学所改良私塾的职责、方式以及作用作一考察,求抛砖引玉之效,以就教于方家。劝学所由严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刘福森;王淑娟;;劝学所沿革述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3 王先明,李丽峰;近代新学教育与乡村社会流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8期
4 李玉;“癸卯学制”中的实业教育论述[J];甘肃农业;2005年10期
5 闫明恕,刘昌玉;对清末进士出身的探讨——以科举制废除后(1905.9.2-1912.2.12)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刘亚玲;试论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刘亚玲,胡世刚;简论张之洞的实业救国思想[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刘虹;《癸卯学制》百年简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高树海;中国文学史初创期的“南黄北林”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贾国静;私塾与学堂:清末民初教育的二元结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何宗旺;蒋维乔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列盈;论“中体西用”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唐荣德;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奕;知识形态与大学建筑[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金奇;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跃峰;西学东渐与中国高等教育中近代学科的设立[D];河南大学;2002年
2 贾国静;清末民初私塾改良述论[D];四川大学;2002年
3 欧阳艳;清末民初双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晶君;国立中山大学学校管理探析(1924-1931)[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苏肖;清末同文馆英语教育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肖高华;曾国藩文化思想与中国近代化[D];中南大学;2004年
7 章德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教案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蔡爱丽;中国公学学潮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于桂霞;我国近代普通中小学教材教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文勇;邹鲁与国立广东大学(1924-1925)[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玉明;向现代教育的递嬗——三十年代湖南对私塾的改造[J];怀化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张稚庐;;民国时期的济南私塾[J];春秋;2011年02期
3 唐士文;张自忠[J];民国档案;1986年01期
4 左松涛;;晚清民国私塾与塾师的“权势”问题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刘福森;王淑娟;;劝学所沿革述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6 左松涛;;新词与故物:清季以来所谓“私塾”问题的再认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张利民;;趋新与守旧——清季民初下层民众对学堂与私塾之态度浅探[J];青年文学家;2009年21期
8 朱国南;;清末民初江汉平原的蒙馆和私塾[J];湖北文史;2004年02期
9 彭德怀;往事回忆[J];近代史研究;1979年01期
10 郝锦花;李伟中;;清末民初地方社会控制中的权力较量——以对乡村教育阵地的争夺为中心的探讨[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起东;;近代华北的乡村教育[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昌桂;;难忘的童年和参加新四军[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五)[C];2005年
3 赵利栋;;从黄炎培的调查看清末江苏兴办学堂的一些情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4 赵利栋;;清末新式学务团体和教育界的形成:以江苏省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5 于进;;管司令领导的新四军就是好[A];老兵话当年(第三辑)[C];2002年
6 张华;;张铎是我的引路人[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7 陈以和;;“天下无敌”锦旗的由来[A];老兵话当年(第四辑)[C];2003年
8 李惠兰;;宋哲元的爱国治军思想与喜峰口罗文峪抗战[A];长城抗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惠兰;;宋哲元的爱国思想与喜峰口罗文峪抗战[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10 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孟汤;死士常隆基话本[N];南方周末;2005年
2 释昌臻;林则徐学佛[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张开颜;于右任与中国现代教育[N];中国档案报;2004年
4 张一鸣;诚笃侍佛的林则徐[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潘先林;“五族共和”与满族人崇谦的命运[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黄前进;辛亥松桃三人物[N];铜仁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玉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湖南尊孔读经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蔡浩明;清末湖南咨议局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仲兆宏;晚清常州宗族与社会事业[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尔杰;民国北京“平民教育”的渊源与兴起(1912-1920)[D];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丽;清末湖北州县教育改革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枫;近代福建私塾的现代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韩艳明;清末直隶教育行政体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福森;劝学所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林羽;困厄中的变迁:清末的新式小学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彩玉;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吕晶;清末直隶社会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艳芝;民初教育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代兵;清末民初东北的小学教育(1905-1918)[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祥跃;清末民初直隶私塾改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46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4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