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同一性 大学生 同一性扩散 价值观 自我评价 个体 社会角色 成长动力 埃里克森 形成过程
【摘要】: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 大学生 同一性扩散 价值观 自我评价 个体 社会角色 成长动力 埃里克森 形成过程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人格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高考的重压,使中学生无暇过多地思考自我的具体问题,学习和考大学成为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升上大学后,学习压力较之中学阶段减轻了许多,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施晶晖;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析因[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蔡璐;;从自我同一性视角探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J];社会工作;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宁;;从自我同一性的视角评析大学校园中的偏差行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吴婷婷;杨一平;;生涯发展辅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3 陈坚;王东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3期
4 何独明;李景国;;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思政教育方法的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吴文春;肖崇好;;大学生自我监控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6 李一鸣;;浅谈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缺失状态下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7 张建平;刘强;;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及其解除[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8 杨芙蓉;;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和网络成瘾的相关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9 陈京军;许清华;;大学生自尊与生涯成熟: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10 刘睿;傅丽萍;;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基于“合法延缓期”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列玉;邓冰;曾亚萍;孙娥;王加好;田艳;邓厚才;;942名医学生自我同一性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7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李舒蕊;“三个和尚”为何没水喝[N];大众科技报;2006年
10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柯狄祖;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2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谦;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4 张昊;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利静;大学生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锋;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万杰;大学生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冯秋燕;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9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46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4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