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国家德育人本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关键词:当代西方国家德育人本化的发展趋势
【摘要】:综观西方各国德育理论和育实践的改革走向,我们可以发现其人本化的发展趋势。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总结西方国家德育现状,揭示其人本化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当前的德育改革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西方国家 德育 人本化 发展趋势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当代,人类开始关注作为主体的个人自身的需求和发展,强调以人为本。然而,受科学主义价值观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传统德育在理论发展和实践中都呈现出“物化”、“非人化”的特征,即“人学空场”。针对传统德育这种弊端,当代西方国家德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顺应以人为本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饴;人本高等教育哲学的诞生与发展——中美两部《高等教育哲学》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2 李利平;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述要——兼谈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9期
3 朱湘虹;饶永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思想教育[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0期
4 杨韶刚,闫丽霞;人本主义教育实践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朱树玉;张革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6年10期
6 常峻;;试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性学习[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习者自我学习[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卫平;体育与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吕勇江;哲学视野中的能力管理[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慧甫;占有与存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海涛;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静平;发挥地区学科中心组教学管理作用的研究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冬英;构建高中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东红;兰州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成黎明;论大学教师教学以人为本[D];湖南大学;2005年
7 杨元花;初中生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动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成秀玲;论教师的自我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欣;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传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贯彻与实施[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彬;刘莎莎;;浅论体谅德育模式[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陈睿;;学校德育改革的观念更新与目标探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云;;教育即生活[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7期
4 赵辛辰;;“文化”润“德”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9期
5 思鸣;;学校德育走向21世纪的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11期
6 乔磊;;美国中小学性教育教什么[J];生活教育;2011年17期
7 刘春志;;西方国家中小学学生计算机态度研究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8 冯大鸣;王帅;;另类借鉴:西方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败笔及教训[J];基础教育;2011年04期
9 仲玲;;为了学生的健康而教育——安徽省黄山歙州学校“健康教育”侧记[J];生活教育;2011年15期
10 徐佳;;课程领导的多种形态与研究动向——访澳大利亚柯尔廷大学科林·马什教授[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时良;;严复西学教育思想评估[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2 谢长法;;清末学制近代化的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杨韶刚;Charles H.Helwig;;青少年对教养权和自我决定权的判断和推理[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杨雪红;;试论网络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车效梅;;试评穆罕默德·阿里与埃及世俗化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余波;徐仲林;;清末民初教育转型时期我国课堂教学特点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王兆t,
本文编号:852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5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