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近十年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论之研究特征

发布时间:2017-09-18 23:19

  本文关键词:近十年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论之研究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研究方法论 特征 完整体系


【摘要】:在世纪之交的十年间,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所出现的新特征大致有三:一是试图确立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完整体系,二是探寻新兴理论或思潮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三是探讨各类别教育的方法论取向。这三个特征体现了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复杂性、开放性。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关键词】教育研究方法论 特征 完整体系
【分类号】:G40-03
【正文快照】: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人们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反思和展望。本文检索1995~2005年间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有关文献,并进行了分析,以梳理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特征。一、试图确立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完整体系有学者认为,尽管教育理论工作者在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敬少丽;论女性主义对科学的质疑以及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沃野,朔柏;结构主义方法论与教育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3 王坤庆;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方耀楣,钱建平;分形理论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启示[J];江苏高教;1999年01期

5 张亚斌;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方法论[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胡仁东;破立统一: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05期

7 周玲;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反思——多学科研究范式的引入与高等教育立场的坚守[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8 张新海;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几点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张伟远;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渊源与理论派别的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向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2 刘小强;周国平;;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原理、地位和路线[J];高教探索;2006年06期

3 龚志武;丁新;;远程教育院校发展的际代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方耀楣,夏晓鹏;独立学院的体制与模式:分形论的观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03期

5 杨小微;立场反思:教育学与哲学和科学的对话[J];学术月刊;2005年10期

6 王鹏伟;语文教育要关注人文精神[J];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04期

7 周守军;;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之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卫新;;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靳莹;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叶正波;教育议事会:一个微观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金香花;中韩女性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龚志武;远程开放大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飞;教育中质的研究方法运用评析[D];河南大学;2003年

2 黄庆丽;中印农村女童教育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丽霞;西方女性主义教育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林宁;复杂性视阈下的教育研究范式探究[D];河南大学;2006年

5 陈效飞;教学过程浪费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友志;复杂范式视域中的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晓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运营模式探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国强;多学科观点的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孙戌星;美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健东;基于熵理论的军事教育组织系统分析与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春云;女性主义的现代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2 黄忠敬;女性主义与课程中的性别问题[J];教育科学;2003年03期

3 侯怀银;我国新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4 王伟廉;从实践的视角看高等教育研究应如何创新[J];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5 方耀楣;从分形理论看大学院、系的设置与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1998年05期

6 刘江涛;近年来女性主义哲学中的社会性别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99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文祥;;青年信教的现状及其原因[J];当代青年研究;1989年Z1期

2 王坤庆;;学报扶我走上学术之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3 王展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初步理解[J];学术探索;1993年01期

4 高建慧;从实证化到人文化——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J];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5 董菊初;;试论张志公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科学化原则[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6 叶泽滨;;教育研究方法论一得——从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看教育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侯怀银;我国新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8 叶泽滨;从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看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1994年03期

9 邢最智;重视对我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和应用策略的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1994年06期

10 夏正江;;科学哲学典型范畴与教育研究方法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红;蒋慰孙;;一类非线性CSTR动态模型的不确定性描述[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2 罗小平;;中国音乐心理学转型阶段发展特征[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高超;蔡圣刚;;广州地铁驾驶员人格特征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高超;蔡圣刚;;上海市地铁驾驶员人格特征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郑发祥;;论俄罗斯主体心理学的理论特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高超;蔡圣刚;;上海市地铁驾驶员人格特征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郑辉;;网络欺诈网站访问点链接特征深度分析[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宋剑斌;任敏巧;张宏放;莫志深;;变温X射线研究尼龙1212的Brill转变[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郭竹梅;石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可实施性探讨——以北京门头沟区门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志电;;创新与发展[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安田;长江水保千秋业[N];人民日报;2000年

2 卜玉华;从“自在”走向“自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车晓蕙;谁为会展盛宴买单[N];中国改革报;2004年

4 庄虔华;杨荣仁;政策效应弱化的背后[N];中国审计报;2004年

5 田辉;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短信一支独秀[N];经济参考报;2004年

6 李广新;优质鸡品种发展方向[N];陕西科技报;2004年

7 记者 赵慧;“十一五”:造船信息化将软硬结合[N];中国船舶报;2005年

8 齐艳丽 记者 曹吉根;地理标志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国“护照”[N];中国质量报;2005年

9 周 强;经验法则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董德志;国债与金融债收益率点差有规可循[N];上海证券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汉卫;教育研究中的实践整合观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符红云;中国英语及其层级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吕华红;牵连犯基本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4 魏毅敏;村民自治和中国现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宋贻强;法律职业共同体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鲍时东;表现主义绘画及其在中国的情境[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南;独立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8 程东平;认知的文化屏障及其通透性——对强纲领的一个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小华;放逐与追寻[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丽;新课程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78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78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d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