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心理学解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心理学解析
【摘要】:选择是个人在自己面临的各种可能性之间进行取舍的一种特殊活动。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是内外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的心理机制是自我效能。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流程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职业选择的心理过程。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面临多重的矛盾与冲突,大学生个体可以通过增强平衡机制加以选择处理。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大学毕业生 职业选择 心理学解析
【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分类号】:G647.38;B844.2
【正文快照】: 职业选择是大学毕业生在人生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抉择,也是他们步入社会最具象征意义的选择。它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发挥潜能、达到自我认同、实现理想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选择与大学生职业选择选择是人类所特有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个人在自己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志群;职业选择的理论模式与影响因素[J];现代技能开发;1995年02期
2 刘以榕 ,申艳娥;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现状[J];教学与管理;2005年09期
3 苗旭,董新泽;职业选择理论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辽宁高职学报;2005年03期
4 马向真;道德选择的心理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吴仕逵;;选择决定命运[J];科技风;2007年Z1期
6 陈家田;;影响职业选择的个人因素[J];中国研究生;2005年05期
7 张波;左兵;;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看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2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化学超循环与心理超循环——还原和突现的层次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杨红辉;;论智障人士服务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张宏梁;关于“科学美”之我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王旭东;;社会信息化概念的历史考察及其厘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王习胜;预设与解题——从本体论、方法论看科学问题的预设对科学研究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6 隋红;;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因素及其调控[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申建军;用系统科学方法改革学生管理体制[J];北京航空学院学报;1987年S1期
8 赵海燕;;西方心理学理论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9 岳金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干扰信息与冗余信息[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郝教谊;乔万敏;;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康兰波;;信息实践·实践复杂性·价值智慧[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康兰波;;信息实践·实践复杂性·价值智慧[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3 段红梅;;语言、世界、人的信息本性[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颜雪红;;科学院研究生就业影响的logistic模型[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龙;建设工程数字化管理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张艳娟;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博弈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5 任哓春;基于信息管理视角的信访工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黄丽娜;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来自两个群体的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7 吴秋明;集成管理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丁立威;论乒乓球技术的审美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9 彭永东;控制论的发生与传播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10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微;元认知和学习动机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晓燕;当代大学生交往障碍及调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鲁君;自我探索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指导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翔宇;论道德选择力及其调控[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陈文娟;哲学视阈中的信息含义[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8 张丽丽;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郭春明;孤独意识的时代凸显与现实关切[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彦胜;中国人“小人”的文化心理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英杰;国外自我效能研究中的分歧及对元认知研究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3期
2 高申春;论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3 顾海根,李伯黍;上海地区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的编制及常模制定[J];心理科学;1997年03期
4 郑日昌,张杉杉;择业效能感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5 姜飞月,郭本禹;从个体效能到集体效能——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新发展[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6 凌文辁,张鼎昆,方俐洛;保险推销员(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建构[J];心理学报;2001年01期
7 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年01期
8 高建江;;自我效能的内涵及其概念辨析[J];心理学探新;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苗丹民,李媛,戴雅玲;应届毕业生军事职业择业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2期
2 夏浩;;试论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建设[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03期
3 毕淑敏;;首选守林员[J];生态文化;2002年01期
4 刘吕高;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问题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5 白丹;;大学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6 王浩;;大学生择业心理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0期
7 齐文勃;;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0年05期
8 周洁;;加强听说训练是提高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1987年02期
9 容小翔;酒好还要会吆喝——也谈大学毕业生的自我推销[J];心理世界;2004年09期
10 曹中华;大学毕业生选职择业心理障碍浅析[J];沈阳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桂平;张利锦;;西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原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常雪亮;侯志瑾;;大学毕业生学校到工作转换过程中的心理资源与行为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怫翔;陈玉芳;徐振亭;魏雪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4 曹相生;孟雪征;郑晓英;;创造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杜月升;;知识生产与高等学校体制改革[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孙永泰;;高校学报网站传播实效性及优化策略[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余秉和;;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监督工作[A];中国建设会计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李勇;;高等学校成本结构与产出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林武萍;尹析明;;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10 童宣海;;我说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工作[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少男;现实与梦想[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2 王莉;“学校歧视” 品与质的抉择[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金伟忻 顾雷鸣;杨圣明:让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N];新华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学军;赶早创业的大学生[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0年
5 常征;大学毕业生是普通劳动者[N];吉林日报;2006年
6 记者 侯冰冰;大学毕业生技师学院求新知[N];鞍山日报 ;2006年
7 于蜜;大学毕业生竞聘技术班长[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王华耀邋周思兴;山区就业一样有为[N];福建日报;2007年
9 海录;酸甜苦辣的“漂泊一族”[N];无锡日报;2006年
10 日报记者 张蔚;愿每只“凤凰”都栖金枝[N];柳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雅婕;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整合测验方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杨爽;初次就业中大学毕业生与用人组织匹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刘艳茹;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朝军;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研究(1950-1965年)[D];复旦大学;2007年
5 董磷茜;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向工作转换机理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叶通贤;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柴国俊;大学毕业生初始工资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朱天天;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盛洋;湖南省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琴;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与职业兴趣、人格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冯智恩;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现状与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4 刘雪莲;大学毕业生职业期望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陈玲珍;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标准期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建锋;基于AHP法的土建类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凌杰;高校目标管理共有要素系统与路径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欢;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性质与地位[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杨耀;高校作业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沈晓燕;高校内部管理法治化论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82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8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