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课程隐喻的教育学意义缺失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7-09-19 23:19

  本文关键词:课程隐喻的教育学意义缺失与超越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价值观 隐喻性陈述 教育学意义 价值取向 理论研究 学生 跑道 本质内涵 超越 缺失


【摘要】:隐喻在课程理论研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跑道式、学科式、经验式课程隐喻反映了传统课程价值现的褊狭和单一,从而造成了实践领域的无序和混乱。"通道"、"文本"、"乐谱"式课程隐喻则真正代表了课程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取向,具有深层次、浓厚的文化底蕴及教育学意义。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渤海大学;
【关键词】课程价值观 隐喻性陈述 教育学意义 价值取向 理论研究 学生 跑道 本质内涵 超越 缺失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对课程概念的逻辑界定依从、取决于对其自身隐喻的理解、把握和定性。但由于隐喻内涵的广域性、扩散性、兼容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其解读和阐释也就引发出来许许多多生动、鲜活的多元解说或对立、相斥的意义框定及学术化疆界。正是这种课程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各行其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汪霞;皮亚杰的新生物学世界观与转变课程思想的丰富隐喻[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2 石中英;简论教育学理论中的隐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刘小禾;“跑道”课程与“通道”课程基本关系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4 折延东,龙宝新;隐喻在教育理论研究体系重构中的作用[J];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5 宋晔;隐喻语言:一个被忽视的教育范畴[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6 高伟;课程文本:不断扩展着的“隐喻”[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2期

7 黎琼锋;;教育是什么:源自教育隐喻的理解[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石中英;简论教育学理论中的隐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张祥云;人文教育:复兴“隐喻”价值和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徐泽春;隐喻的解析[J];晋阳学刊;2002年01期

4 宋晔;隐喻语言:一个被忽视的教育范畴[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5 肖川;教育的隐喻[J];人民教育;2004年12期

6 郑金洲;若干教育隐喻探源[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9期

7 刘铁芳;什么是教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功江;课程价值观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2 祁占勇,张哲华;若干教师的隐喻性陈述的反思[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3 张松辉;论德山宣鉴禅师呵佛骂祖思想[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丁炜;从对教师的隐喻性陈述看教师形象之变迁[J];教育评论;2001年03期

5 丁炜;教师形象之变迁——从教师的隐喻性陈述谈起[J];教书育人;2001年23期

6 周龙兴,宋进喜;体验的教育学意义与学习主体的确立[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4期

7 刘德林;同情感及其教育学意义[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0期

8 兰玉萍,王有升;论交往的教育学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02期

9 曹晶;外语学习动机及其教育学意义浅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周本坚;罗统碧;;试论“兼善天下”办学理念的教育学意义[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晓明;;脑科学研究的临床和教育学意义:从研究到应用[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闫拓时;;“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意义[A];学习化社会中的成人教育——2006年国际成人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魏希德;;影响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4 侯继生;刘辉;;中职生全面素质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林;周登嵩;;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方法——改造法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市育才中学副校长 叶延武;高中课改对管理咋要求?[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叶延武;高中课改要做到“五个结合”[N];中国教师报;2004年

3 彭汉良;美国大学如何造就卓越的教师[N];科学时报;2007年

4 袁炳飞;教育信任与学校形象建设[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5 新华社记者 李斌 陈芳 张景勇;可怜天下父母“薪”[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张华;教师影响力的起点、底蕴与冲量[N];天津教育报;2008年

7 徐继存;教育哲学是没有答案的学问[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张菊荣;课堂观察:改变学校的研究文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9 韦大海;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综合活动能力[N];钦州日报;2009年

10 张琼;“三杯茶”的信任与承诺[N];学习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范兆雄;课程文化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顾继玲;现代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霞;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徐兵;中学语文课程价值观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朱池平;新时期化学课程观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钱晓丽;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晓云;课程价值观与高校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春;建构主义的道德学习观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齐旭东;论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颖慧;多元取向下的迷惘与坚守[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邹璐;语文课程理念创新背景下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10 彭茂红;隐喻与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84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84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5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