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学校、家庭、社区协作新体制的几点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创建学校、家庭、社区协作新体制的几点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家长委员会 家校合作 公立学校 教师 北京市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管理 社区 协会工作 未成年人
【摘要】:作用于学生的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的责任,它需要与家庭和社会共同施教,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为此,2005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推进家长教师协会试点,建立新型家校协作机制”的举措,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家长教师协会项目的试点单位。本专题的一组文章为对该项目的介绍、思考、认识、实践进展以及策略研究。希望对探索中国本土化的家长教师协会做些有益尝试。
【作者单位】: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关键词】: 家长委员会 家校合作 公立学校 教师 北京市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管理 社区 协会工作 未成年人
【分类号】:G459
【正文快照】: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和社区在这项系统工程中都担负着一定的责任,与学校教育形成交错互补不可或缺的教育协作关系。然而,随着北京市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新的挑战。原有的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传统的家校合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珍;;家校合作:适应性教育的渠道[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11期
2 罗洁;;关于创建学校、家庭、社区协作新体制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7期
3 卞海成;;港台家校合作经验对内地的启发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4 贾晓燕;;透视国外家校合作形式[J];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03期
5 陈鹃;;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年18期
6 刘华善;;用课程推进家校合作[J];现代教学;2006年03期
7 赵澜波;;家长组织建设的理论意义、实践特点及发展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8期
8 覃学健;;家长委员会是中小学家校合作方式的诉求[J];教学与管理;2011年04期
9 徐志彤;;家校合作:从单一走向多元[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年06期
10 张志芬;;家校合作共塑美德[J];中国教师;2009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日初;;改革家校协作途径的几点做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陆再勤;;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蔡虹;郭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罗桂生;;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马鸿飞;;构建“三结合”网络增强德育实效[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保定市第十七中学课题组;;新时期家长委员会教育功能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王凤娟;;当前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海涛;;教师如何协助家长做好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红;;新时期家校教育合作的研究与实践[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10 翟茂才;;家校合作 共同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莎莎;家校携手架起连心桥[N];泰安日报;2011年
2 史永明 临淄区敬仲镇中心校;“三落实”“三确保”促进家校沟通[N];淄博日报;2011年
3 哈校;在求实中提高 在创新中发展[N];哈密报(汉);2009年
4 唐南;家校携手 培养有智慧的人[N];嘉兴日报;2007年
5 林林;悉心浇开文明花[N];贵阳日报;2011年
6 时敏燕;让家长和学校成为教育共同体[N];无锡日报;2005年
7 记者 程墨邋通讯员 曾颖枫;“家长参政”为武汉校园添活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黄培 实习记者 黄巧娣;家校搭建共同教育的桥梁[N];乐山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唐维杨;家校合作精诚化[N];泸州日报;2010年
10 沈兵 王忠华;东阳“雏鹰争章”活动飞进千家[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媛;北京明清祭坛园林保护和利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彭剑波;公共生态空间私用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郝若平;家校合作:亲师互动对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梅;公立学校的一次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利霞;国家观念、市场逻辑与公共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润娥;兰州市普通高中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左东芳;农村初中家校合作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万秋英;丹阳市中学家校合作现状与策略探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罗伟娟;关于家校沟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曲丽君;朝阳市第一中学家校合作的个案调查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力;天津市区高中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士亮;农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阻抑性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清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敏婕;从隔阂走向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曾娟;渝中区初中阶段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99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9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