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徐州本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0:23

  本文关键词:“徐州本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徐州本土文化 地方课程 开发 实施 评价


【摘要】: 2001年7月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提了出来。2003年4月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中华文化予以足够的重视。徐州本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特点。 同时,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所谓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框架规定的范围内由地方教育部门自主开发出来的课程。它可以完善国家课程的不足之处,顺应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这一指导性文件的规定,“徐州本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就有了政策依据和现实需要。 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1.前言。2.“徐州本土文化”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分析。3.“徐州本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和教材内容的组织。4.“徐州本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实施和评价。 “徐州本土文化”地方课程可以引导师生依托本土文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资源,拓宽语文学习途径,拓展语文学习时空,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良好个性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徐州本土文化”语文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历史、文学、名胜等十个专题,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分为五种:引导系统、课文系统、图象系统、练习系统和知识系统。 课程实施时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采用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以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教学案例的形式,对课程实施方案进行阐述。 “徐州本土文化”课程评价是实施中的一个关键。笔者从三个方面来构建其评价体系,即对学校、对教师和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其中对学生的评价,要遵循新课程的精神,,突出过程评价,突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以改进教学,改善课程设计,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徐州本土文化 地方课程 开发 实施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前言7-11
  • 一、课程的内涵和地方课程的提出7
  • 二、地方课程开发现状和本土文化开发的意义7-8
  • 三、徐州本土文化课程开发的可行性8-11
  • 第一章 “徐州本土文化”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分析11-22
  • 第一节 地方课程及其开发的动因和原则11-15
  • 一、地方课程的内涵和价值取向11
  • 二、地方课程开发的动因11-13
  • 三、地方课程开发的原则13-14
  • 四、地方课程的设计理念14-15
  • 第二节 徐州本土文化的课程开发的价值15-22
  • 一、本土文化的内涵及其教育功能15-16
  • 二、徐州本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16-18
  • 三、徐州本土文化的价值18-19
  • 四、“徐州本土文化”课程的开发价值19-22
  • 第二章 “徐州本土文化”课程的开发及教材组织22-43
  • 第一节 课程的性质定位和基本理念22-23
  • 一、性质定位22
  • 二、基本理念22
  • 三、课程的特点22-23
  • 第二节 课程目标23-24
  • 一、设置课程目标的原则23
  • 二、课程目标23-24
  • 第三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24-41
  • 一、徐州的历史24-26
  • 二、徐州的文学26-27
  • 三、徐州的名胜27-30
  • 四、徐州的名人30-32
  • 五、徐州的方言32-34
  • 六、徐州的曲艺34-35
  • 七、徐州的民俗35-36
  • 八、徐州的饮食36-38
  • 九、徐州的民间工艺38-39
  • 十、徐州的战争39-41
  • 第四节 教材内容的组织41-43
  • 一、教材内容的总体设计41
  • 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41-43
  • 第三章 “徐州本土文化”课程的实施和评价43-54
  • 第一节 课程设置的相关说明和教学建议43-44
  • 一、课程设置说明43
  • 二、教学建议43-44
  • 第二节 课程的实施原则和方案44-49
  • 一、实施的主要原则44-45
  • 二、课程实施方案说明45
  • 三、“徐州本土文化”专题实施方案45-47
  • 四、“徐州本土文化”课程的具体案例47-49
  • 第三节 课程的评价49-54
  • 一、评价的原则50
  • 二、评价的方式50-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57-61
  • 后记6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计清莹;“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莎;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的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翁清华;论衡阳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志文;邯郸成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蔡佳莉;回族幼儿园回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吕艺征;义务教育阶段乡土美术教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7 牛贵龙;“邯郸历史名人传记”地方课程的开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卓雯;地方性知识视野中的乡土教材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涛;地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万文佳;闽南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926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26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