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探析
本文关键词:表现性评价探析
【摘要】: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来测量学生的状态。表现性评价由于能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而成为一种目前首选的教育评价方法。对表现性评价的概念、特点、类型、方法及优势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评价方面的专业素质,促进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作者单位】: 大连教育学院学习质量监测中心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理论 方法 测验 反应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新的教育评价应该突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20世纪90代早期在美国最先兴起的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f ;;改革技能考核评价标准 促进护生职业能力养成——重新制定“骨盆外测量”技能评价标准的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赵必华;教育评价范式:变革与冲突[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3 杨孝堂;;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学习评价系统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10期
4 谭雅莉,徐小明,程汉湘;实验教学质量效果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5 徐金玲;冷泽兵;;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与探究[J];甘肃农业;2006年06期
6 韦敏,李泳平,何丽容;发展性评价在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年01期
7 吕晔;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体系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8 陈葵;评定实验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的方法研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年08期
9 刘波;学生成长记录袋:一种崭新的学生评价方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10 王祥,夏俊兵;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岗;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志红;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可操作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杜明荣;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确;WTO视野下民办中学品牌教育及其策划[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蔡俊;综合科学课程的学生学业评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惠燕;过程性学习评价行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玉宾;档案袋评价教师适应性的质化研究——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淑芝;“换位”学习法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珂;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的构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蒋光明;语言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于玲;初中生物新课程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郑吉宏;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田晶;小学数学纸笔测验的改造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红;段作章;;美国纽约州教育问责制度下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和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3期
2 郑海红;段作章;;美国纽约州教育问责制度下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和启示[J];教育导刊;2011年07期
3 唐丽萍;;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习迁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唐丽萍;;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习迁移[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毕秀芹;;场认知方式的基本理论及其与阅读的有关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26期
6 夏景莉;;选择性课堂理论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1年18期
7 叶筱珍;;团体辅导——高手过招小学生情绪ABC[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8 ;有什么理论可以为我所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年Z1期
9 赵彩瑞;;暗恋桃花源:生涯咨询的本土化尝试——摘自金树人先生在“中华文化·生涯教育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4期
10 韦清;;寻找教育的“自由山谷”[J];教育文汇;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田慧生邋 孙智昌 马延伟 陈琴;我国学生学业成就调查立足何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王 晖;“心理健康”首次成评定标准[N];河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爱萍;美国“国际教育”:历史、理论与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颖夫;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朱家安;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丁林兴;“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吉慧;初中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虹;表现性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陈德良;学生评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熊丽萍;公开考试中表现性评价信度和效度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红梅;表现性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韬容;科学问题情境下学生协调理论与证据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星艳;现代测验多面Rasch技术在学科能力测评中的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波;新课程背景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红梅;新课程下学生质性学业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金添;国际文凭项目学生评价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56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5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