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LP理论的校园设施布局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3:22
本文关键词:基于SLP理论的校园设施布局规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校园设施布局规划 SLP方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摘要】: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科学技术的革新极大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校的扩招。但是,大部分高校承载能力盲目提升凸显出高校规划中的部分问题,如分区不合理、生态环境差、交通组织不便捷不安全等各种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为目前大部分高校规划设计方法仍局限在城市规划、建筑学以及景观设计的理论当中。这些方法的缺陷在于:(1)规划设计方法局限,对高校中的功能区布局、交通组织网络、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主要从感性认识上出发,依靠规划师经验,极少对高校内的资料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且并未对规划后效果进行深层次调研、评估;(2)整体规划思路欠缺,校园的规划是一个长期过程,包括短期规划和长远规划,如仅凭城市规划、建筑学以及景观设计的理论进行规划,势必无法顾及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校园设施布局规划迫切且有必要汲取其他学科的精华,弥补感性规划中的不足,从而规划出一个令师生满意的校园。SLP作为传统制造业中用于完善制造流程、提高生产设备运作效率的方法,由于其应用效果显著、方法科学合理且简单方便而在制造型企业中被广泛使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SLP方法也逐渐被推广到服务业中,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次将各功能区间人流量这一至关重要的要素结合IE方法运用到校园设施规划中,并结合校园设施的特点和实际条件的限制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多个改进方案。针对多个方案各有优劣且评价含有定性定量的特点,笔者运用层次分析确定各因素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方案进行计算、比较,从而得出最优的结果。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利用多个因素指标对A大学校园设施布局现状进行满意调查,了解该高校在设施布局规划方面令学生不满意的因素。最后,利用加入人流量强因素进行改进后的SLP方法对A大学进行布局设计,并作出三个规划后的方案效果图,再利用基于专家评价法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校园设施布局规划 SLP方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9.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5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12-13
- 1.3.1 研究框架12-13
- 1.3.2 研究内容13
- 1.4 研究方法13-15
- 第2章 文献综述15-24
- 2.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2.2 国内研究现状16-21
- 2.3 文献评述21-24
- 第3章 IE理论在校园设施布局规划中应用研究24-40
- 3.1 IE思想概述24
- 3.2 校园规划的目标和原则24-26
- 3.3 IE方法应用在校园规划中的可行性26-27
- 3.4 基于校园设施布局规划的SLP方法改进27-40
- 3.4.1 工厂SLP的概述27-29
- 3.4.2 校园SLP方法的设计过程29
- 3.4.3 校园SLP要素确定29-30
- 3.4.4 校园设施规划的功能分区30-33
- 3.4.5 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分析33-39
- 3.4.6 确定平面布置方案39-40
- 第4章 校园设施布局规划方案评价方法40-44
- 4.1 校园设施布局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0-41
- 4.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40
- 4.1.2 校园设施布局规划评价指标体系40-41
- 4.2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41-44
- 4.2.1 层次分析法41-42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42-43
- 4.2.3 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43-44
- 第5章 实例分A大学校园设施布局满意度44-50
- 5.1 A大学44-46
- 5.1.1 A大学简介44
- 5.1.2 A大学布局现状44-46
- 5.2 满意度的概述46-47
- 5.3 校园设施布局满意度47
- 5.4 A大学校园设施布局满意度问卷调研47
- 5.5 A大学校园设施布局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47-49
- 5.5.1 信度效度检验47-48
- 5.5.2 满意度结果分析48-49
- 5.6 校园设施布局的改进思路49-50
- 第6章 实例分析—IE方法在A大学校园布局中的应用50-67
- 6.1 IE方法在A大学校园布局中的改进50-61
- 6.1.1 数据输入50
- 6.1.2 功能关系分析50-56
- 6.1.3 综合相互关系分析56-59
- 6.1.4 位置功能区位置相关图59
- 6.1.5 确定布置方案59-61
- 6.2 改进方案评价61-67
- 6.2.1 评估模型的建立61
- 6.2.2 权重确定61-63
- 6.2.3 构造判断矩阵63
- 6.2.4 一致性检验63-64
- 6.2.5 综合评价64-67
- 结论67-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4
- 附录174-77
- 附录277-79
- 附录379-83
- 附录483-86
- 附录586-87
- 附录6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茜;师立德;;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学校园规划研究——以陕西财经学院新校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2 陈宏;;浅析高职院校校园生态景观规划与校园文化建设[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姜连馥,齐二石,满杰;我国高校设施规划设计与工业工程[J];工业工程;2005年01期
4 闫韩生;;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胡华明;;浅谈校园交通安全管理[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曹磊;张云海;;对高校校园空间环境设计的探索[J];工程与建设;2010年02期
7 董来苍;何贤芬;;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6期
8 徐春林;戚利强;;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浅析[J];高校后勤研究;2009年06期
9 李丹;;高校校园交通环境管理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付洋;;校园整体空间环境的创造与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1113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11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