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程度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3 15:10

  本文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程度影响因素研究 出处:《科研管理》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科研团队 合作程度 影响因素 合作网络


【摘要】:科研团队是大科学时代最基本的科研组织形式,但现实中科研团队缺乏有效合作却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痼疾。论文从科研团队合作网络角度分析对科研团队合作紧密程度的影响因素,并以华南地区部分高校92个团队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小规模团队(10人以下)在合作网络密度与合作强度上均优于大规模团队(25人以上),且成立时间短的团队合作程度最高;(2)样本团队成员中不同学科背景对学术合作没有显著影响,也反映现实中团队成员跨学科合作并没有有效实现;(3)团队角色的完整性与均衡性对合作网络密度、合作强度有显著正向作用,表明团队角色完整性与均衡性对团队有效合作至关重要;(4)团队冲突对科研合作有负向作用。为此,在推动高校科研团队发展中应尽可能控制团队规模;尤其要注重团队中角色的完整性与均衡性,团队成员需要有明确的角色与功能分工;建立规则化解冲突机制,减少合作冲突。
[Abstract]:The research team is the most basic for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 the era of big science, but in reality the lack of effective cooper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has become a chronic illness. The Chin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from the research team analyz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twork cooperative research team closely, and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outhern China 92 team for empirical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 small team (10 people)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operation and cooperation on large-scale network density strength team (25 peopl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m cooperation degree short time highest; (2) samples of team member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of academic cooperation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also reflect the rea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m members there is no effective coope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3) the team role integrity and equilibrium of cooperative network density, cooperation intensit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that team role integrity and balance of Team cooperation is essential; (4) the team conflict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Therefor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should as far as possible to control the team size; especi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ity and balance in the role of the team, team members need to have a clear division of roles and functions; establish rules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mechanism. To reduce the cooperative conflict.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理论与政策研究”(71233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科技项目合作机理与政策研究”(7137308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与政策研究”(12JZD04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科研项目执行中合作困境及治理”(14YJA630076)
【分类号】:G647.25
【正文快照】: 1引言科研团队是大科学时代最基本的科研组织形式,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也是我国教育、科技管理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的重要抓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设立“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教育部实施的“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在多数研究型大学中也都有相应的学术团队支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翔;史烽;;高校科研团队冲突、行为整合与绩效的关系[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12期

2 陈春花,杨映珊;基于团队运作模式的科研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4期

3 张虹波,赵晓宁;科研群体与科研团队模式探讨[J];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05期

4 戴大双,冯志刚,徐坤;角色模型在R&D团队关键角色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3期

5 蒋日富;霍国庆;谭红军;郭传杰;;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绩效影响要素研究——基于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调查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年02期

6 汤超颖;朱月利;商继美;;变革型领导、团队文化与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关系[J];科学学研究;2011年02期

7 刘惠琴;张德;;高校学科团队中魅力型领导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7年04期

8 宋源;;团队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理论界;2009年06期

9 耿紫珍;刘新梅;沈力;;合作目标促进科研团队创造力的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8期

10 李侠;;中国科研中的合作困境问题[J];科技导报;2012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洁;团队任务冲突对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炳红;傅庆林;;科研团队建设与党组织的推动作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3期

2 金惠红;杨松青;;高校科研团队效能提升策略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6期

3 王强;郑佳荣;;高职院校岩土工程与勘查专业创新团队建设实践模式研究——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刘怡娟;;远程开放教育中以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教师虚拟团队构建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牛冲槐;林枭;郭英坤;;团队管理研究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杨慧清;;高等中医药院校加强学术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朱少英;李彦勇;张国卿;;知识整合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团队创新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李运庆;;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建设内涵及意义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贺梅英;戴雪飞;;浅析提高社科类科研项目命中率[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10 郭宁生;刘成梅;张树娟;;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考评体系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惠峗;刘阳;;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模型及策略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喜乐;曾海燕;管美鸣;;基于网络支持的新型科研团队的柔性特征[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苏晓艳;;工作嵌入与离职意向——基于员工职业生涯周期的调节效应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4 赵惠;张鸿萍;;团队创造力影响因素研究进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5 苏晓艳;;工作嵌入与离职意向—基于员工职业生涯周期的调节效应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6 赵惠;张鸿萍;;团队创造力影响因素研究进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高鹏;李媛;汤超颖;;TCI在我国的有效性验证:研发团队创新氛围的测度[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王霄;韩雪亮;;创意、创造和创新:推动企业变革的过程机制[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9 李锋;尹洁;;基于知识创新视角的高校科研型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刘枭;组织支持、组织激励、员工行为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韩明华;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张志杰;魅力型领导对团队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邱楷;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许广;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与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洪道诚;社会网络对隐性知识整合影响及其作用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闫俊周;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及其对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明宇;组织知识共享视野下的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10 刘臣;组织内部知识网络的结构及知识共享博弈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结强;班集体建设中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徐小丽;博弈视角下的知识联盟形成动因与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向东;中科院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探析[D];兰州大学;2010年

4 任文凭;团队过程视角下的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碧君;组织学习能力与集群企业升级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王衍喜;学科团队竞争力分析与评价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康;知识型企业员工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朝玉;F研究所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敏;湖北省软件外包服务业俘获型价值链突破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梅;高校科研团队发展路径探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智贤;现代认知心理学评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2 刘杰,陆君安;一个小型科研合作复杂网络及其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年03期

3 张鹏,李梦辉,吴金闪,狄增如,樊瑛;科学家合作网络的聚类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5年02期

4 Dean Tjosvold,粟芳,万洁平;合作与竞争理论的实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5 马庆国;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J];管理世界;2002年08期

6 陈国权;;团队学习和学习型团队:概念、能力模型、测量及对团队绩效的影响[J];管理学报;2007年05期

7 王开明;团队生产与团队协调——企业知识理论与主流企业理论的比较、综合与发展[J];经济评论;2002年06期

8 郑文力;论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构建[J];技术经济;2005年01期

9 金烨,李玉家;并行任务的组织规划综述[J];制造业自动化;2000年12期

10 张子刚,程海芳;虚拟团队: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方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浩;企业技术创新中智力资本价值实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汪洁;团队任务冲突对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辉;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知识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陈永健;变革型领导有效性、作用机制及其文化依存性[D];复旦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群;刘卫东;;高校科研团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2006年S2期

2 林萍;;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构建措施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姜清奎;王贯中;;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学与管理;2007年01期

4 邵燕波;;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5 张宁俊;;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J];财经科学;2007年11期

6 王丽丽;刘静冉;;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障碍与攻略[J];前沿;2007年12期

7 郑咏梅;;高校科研团队的伦理激励[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马宁;王燕;;浅析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的职能及其有效性[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01期

9 陶裕春;解英明;;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12期

10 王丽丽;张亚晶;;高校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保护与知识分享[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姜颖南;伍玉林;;中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以“诺贝尔”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赵中洲;时云;郭莹;;论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3 魏海燕;郅艳;李晗;;基于军民融合视角的国防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估体系建设[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惠峗;刘阳;;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模型及策略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江增辉;;高校创新性科学研究的疑惑:协同作战还是孤军奋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周东升;赵亚萍;程艳旗;;基于知识共享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管理系统[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吉首大学 申绪湘;高校科研团队 不宜“近亲繁殖”[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冯海波;青年骨干挑起研究大梁[N];广东科技报;2008年

3 记者 陈镌娟;对“三高”制造业要坚决说“不”[N];厦门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国元;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辉琴;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葛优;高校科研团队心理契约的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艳玲;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模式与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马莹莹;高校科研团队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彦;高校科研团队内社会资本与成员间知识转移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姜雪;高校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涛;高校科研团队的激励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丛智慧;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激励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贾红凤;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水平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林琳;高校科研团队成长影响因素及水平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4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374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1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