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高校专业社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能
本文关键词:开发高校专业社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能 出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隐性课程 社团活动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点在教育,高校是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通过开发专业社团活动潜在课程资源,发挥其隐性课程功能,将教学活动关注点从注重形式转移到"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上来,强化学生主体性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潜移默化的贯穿于学生的生活、渗透于学生的心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focused on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o study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We should constantly innovate and develop the contents, methods and form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professional community activities, exerting its recessive curriculum function, the focu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s shifted from focusing on form to "what changes will there be for learners after teaching".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the educ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will be permeated through the students' life and the students' hearts,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ill become the conscious pursuit of th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院级专业性社团课程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金资助(11JDSZ3012)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难以自发地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与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和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重点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教育,就是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行为固化、制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宁,丁小明;论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9期
2 高宝英;徐爱杰;;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端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主题墙对幼师生活动设计能力的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8期
2 王传中;刘春江;翁亮子;;试论高校优质隐性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5期
3 樊广花;;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7年01期
4 周端云;;主题墙的创设对幼师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影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5 周端云;;学前教育专科学生活动设计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湖南某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6 程艳;徐海斌;;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德育之中——以景德镇地区陶瓷文化教育为例[J];教育探索;2011年11期
7 樊广花;;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年26期
8 倪先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王义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魅力中国;2009年04期
10 翁娟;余欣;禄姝杰;;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艳红;德育资源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任艳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韶峰;隐性课程视野中的高校后勤工作[D];中南大学;2010年
3 刘晓芹;德育隐性课程与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龚世星;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创新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郭丽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冯丽娟;中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及优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锋娟;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土教学资源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金航;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叶丽萍;农村小学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邹强;高校德育不可忽视隐性课程[J];咸宁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学锋;成人高师院校隐性课程本质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2 何爱霞;成人教育隐性课程刍议[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曹志希,何玲梅;大学英语教育隐性课程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J];教育科学;2002年06期
4 谷晓菲;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与隐性课程的开发[J];中学生物教学;2004年Z2期
5 张帆;隐性课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杨丹妮;隐性课程与素质教育(Ⅱ)——有声无形的校园广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3期
7 李桂峰;开发《品德与社会》隐性课程的意义和途径[J];广西教育;2003年33期
8 王俊;论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6期
9 李小夫;美术教育中的隐性课程[J];中国美术教育;1996年04期
10 贾坤;剑南路小学重视隐性课程建设[J];四川教育;199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发年;;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刍议[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杨雪红;;试论网络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邓仕鸣;廖先平;廖亚南;;“挖掘隐性课程德育功能,创建和谐校园环境”课题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谢燮;;论音乐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融合[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刘建枫;;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7 冯苹;马兵;周万芳;朱世辉;张玲娟;;烧伤ICU护士专科培训中隐性课程设置的初探[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李烁;宋德懋;祝世功;管又飞;;生理学隐性课程设计的探索[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唐宏建;;搭建校园文化平台 营造和谐育人环境[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勇;张诗亚;;如何建设健康型学校[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张虹 马晓蓉 周海燕 佟枫;创建纵横结合 德智交融的隐性课程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幼儿园 何艳玲 秦志敏;幼儿园的隐性课程:户外活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唐代清;高职师范院校隐性课程评价[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袁红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隐性课程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7年
5 潘月丽 吕璐;将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常规教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上海虹口教育局 常生龙;教师如何做一名知识分子[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陈成智 邵启发;特“学”特办打造一流高职院校[N];海南日报;2005年
8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高广方;“国培”如何才能做得更好[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高祥龄;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N];济宁日报;2008年
10 宁波大学 张文鸯;德育课程拓展德育新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于晓东;整体性体育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史光孝;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丛静;民族高校隐性课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延青;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调查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陈艳娜;大学新建校区隐性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邢铁志;论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5 延立军;高校隐性课程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刘卫卫;生态文化视野下语文隐性课程的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志华;幼儿园隐性课程研究和启示[D];河北大学;2011年
8 孙克岩;隐性课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辅助性调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培;企业教育中的隐性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陈琼;在华留学生汉语课堂中隐性课程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8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0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