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识别的实证研究——基于4省21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3 16:21

  本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识别的实证研究——基于4省21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出处:《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非正式组织 识别特征变量


【摘要】:非正式组织识别是研究非正式组织的基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情感特征、距离临近性、领袖识别性和不稳定性特征显著,群体规范性特征并不显著。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在组织识别特征变量上具有差异性,为此,要采取因人而异的管理方法与措施,引导其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Abstract]:Informal organization recognition is the basis of informal organization research.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l organization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distance proximity, leadership recognition and in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are significant, group normative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significant. The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l organization has the difference in the organization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 variable, therefore, we should adopt different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guide them to develop healthily and orderly.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机理及与正式群体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EEA110338)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理论回顾尽管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广泛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但是非正式组织具有特殊性,是隐性的,不易观察和识别。在国外,英国的泰森和杰克逊提出了群体识别理论,为研究非正式组织特征提供理论支持。对群体进行识别的3种特征为共同的命运、(多方面)共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碧琳,刘昕;非正式组织识别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探索性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11期

2 王起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安勤;;浅谈大一新生的心理失落与调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李萍萍;;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在学生教育管理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郑培钢;王晓莉;;高校优等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申庆芳;;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弱化及教育应对策略[J];才智;2012年05期

5 谭健;汪思岑;;民营企业对内部非正式组织的籍贯规避——基于珠三角制造业个案的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焦阳;;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心理调适[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7 陈兰琴;;略论大学生群体心理行为的引导与管理[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2期

8 申艳利;李晓娥;;情感教育——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大家;2012年16期

9 朱婷婷;周香;;非正式组织及其管理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年03期

10 杨文芳;;新生导师制在非正式群体教育中的作用探析——以五邑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锐;;大学生星座文化接触行为研究——消费文化下的青年时尚透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檬;周献中;;基于演化博弈的同级评审参与双方策略选择分析[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崔海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萍;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田茂利;知识型创业企业社会责任及其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青梅;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为平;当代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艳菊;非正式组织中个体间的关系对隐性知识共享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许婧;酒店企业非正式组织功能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娜;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心理倾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D];兰州大学;2011年

6 沈艳;高校群体性事件及其应急管理[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青;大学本科大一新生角色意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慧超;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及其导控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9 李伍平;和谐社会构建视域下的“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10 张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询;组织内的正式与非正式关系[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文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德育工作初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王济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21期

4 刘烨,秦丽娜,彭建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辩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2期

5 蒋礼文;;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初探[J];理论界;2006年01期

6 郝国生,魏永平,巩敦卫,李明;基于图论的企业非正式组织辨识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3年04期

7 郑焕强;非正式组织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李艳 ,朱正威 ,王静华;非正式组织的利弊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07期

9 谢继存,蔡志荣;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评价和引导[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社洪,王珍;引导和发挥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1期

2 宋玉田;加强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02期

3 王艳,黄学军;高校非正式组织的功能[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4 李健;论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及其自我教育功能[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03期

5 谢安国;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引导探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6 吴永进;;非正式组织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以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为例[J];教书育人;2010年18期

7 郭林桦;;正确对待高校中大学生的非正式组织[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陈玲玲;肖学勤;;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与引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舒惠;;教师非正式组织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王建武;;高校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伟;周颖华;;失范到规范:信息化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自然性影响力的发挥[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陈雪频;警惕案例教学“哈佛型病毒”[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益阳教育学院 贾维;论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岗位管理的作用[N];益阳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何淳宽;中国大学学术性准正式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鑫;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2 安宁;论高校对非正式组织的有效利用[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雪银;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君;和谐校园构建中的高校非正式组织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吴姝;论青年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教育引导[D];西南大学;2006年

6 陈龙山;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及调控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雅玲;高校微观政治分析及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8 曹玉瑾;高校大学生社团运作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涂钢;辅导员在高校社团中的舆论引导功能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杨华;“非正式组织”及其对大学生管理教育影响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9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19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4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