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出处:《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个崭新的时代,人的主动性要求得到高度弘扬,人的思想内涵急需得到彰显,人的价值层面渴望深度挖掘,此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回到其原点——交往。交往不仅仅是沟通思想、培育精神和提升境界的手段,在某种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本文力图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回到交往这个基本问题,在困境反思中寻求解决之道。本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交往”这一主线进行框架结构的搭建,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本文把交往与道德品质形成的相关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研究的理论支撑点,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品质的实践交往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以及教育交往下的道德理论作为学理依据,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的内涵,并划分了思想政治教育五个层次的交往类型。 随后,本文呈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存在于三个课堂的现状,包括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和以网络和日常生活为主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并采用问卷调查和叙述探究的方法剖析三个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的困境并进行解读反思。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泛化”所面临的现实生态、“交往异化”所依托的学校环境、“交往弱化”所立足的家庭背景三方面来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存在的问题,以寻求解决之道。 最后,本文在总结原因的基础上探析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的对策,力图从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共同体的构建、交往理念的转变、交往方法的创新、交往环境的优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这有助于反思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能更好地促使教育双方的交往品质和道德水平向更高层次跃进,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的质量。 文章的结语部分简述了本论题的研究结论、创新以及不足之处。
[Abstract]: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a new era, people's initiative requirements are highly developed, people nee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manifest and value level people desire the depth of excav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return to the origin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s not only to communicate, to enhance the realm of spirit and means of cultivation, in in a sense,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process of interac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he basic problem of communication, seek solutions in the reflection on the plight of. This paper build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of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main line,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First of all,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moral character as the supporting point of commun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to Marx about the quality of people's communication practice theory, Habermas'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and the mor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r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commun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five leve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types.
The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exists in the three class, inclu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first class, th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as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and with the network and daily life as the main carrier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hird classroom and questionnaire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narrative research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ee class in the predica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reflection.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combining with the reality of ecolog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generalization" faces, "alienation" relying o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three exchanges weakening" based on family background to explore the exist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problems, to find solutions.
Finally,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reasons of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tries to construct communication commun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nge the concept of communication, innov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aspects of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This helps to reflect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argeted, can better promote the education quality and the moral level contacts between the two sides leap to a higher level,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conclusion, innovation and inadequacies of the thesis.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晓芳,张诚;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马晓静;试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及其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毛玉楠,杨绍安;利用网络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平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白海若;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涂刚鹏;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6 邵建防,罗骋;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7 杨杰;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8 金菊;新世纪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9 何纯芳;现代传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张汉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手段探析[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3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林燕;陈玉民;;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志军;;宽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理念[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9 段文灵;;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辩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10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国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顾海良;从战略角度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以人为本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大连日报;2005年
5 记者 尹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报;2005年
6 管向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3年
7 李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9 程天权;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王山;加强党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玮哲;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学;2008年
2 刘兆军;“博客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D];复旦大学;2008年
3 赵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郭春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评(1949-1957)[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强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阅读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丛琳;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8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同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张艺昆;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初探[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孔北平;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特点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25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2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