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课堂话语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05 23:16

  本文选题:课堂话语研究 切入点:布迪厄 出处:《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通过一系列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著作,建构了以"场域"、"惯习"和"资本"等术语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实践理论。虽然语言与话语并不是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核心概念,但该理论仍然保持了对语言与话语的敏感和关注。布迪厄以权力的视角,把语言视为一种文化资本;以关系的视角,把话语实践视为关系的建构。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与课堂话语分析存在许多契合之处,他对语言与话语的理论分析和相关实证研究对课堂话语研究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Abstract]:The French sociologist Pierre Bourdieu wrote a series of books on philosophy, sociology, anthropolog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y of social practice with the terms "field", "habit" and "capital" as the core concepts, although language and discourse are not the core concepts of Bourdieu's theory of social practice. But the theory still maintains the sensitivity and concern to language and discourse. Bourdieu regards language as a kind of cultural capit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wer,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hip, Bourdieu regards language as a kind of cultural capital. Bourdieu's theory of social practice and classroom discourse analysis agree with each other. His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language and discourse and relevant empirical studies have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discourse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分类号】:G6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羚;;专家与非专家教师课堂教学差异之比较——课堂教学的话语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方体跃;;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吴克领;;新农村集贸市场化缓慢的原因探析——基于淮安市W村的社会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6 冯智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7 陈治强;李艳军;贾西栋;;安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黄剑;;自我的建构与认同——以林妈残疾身体为社会文本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9 钟华;;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教师个体话语空间的培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苑国华;;论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德敏;杜辉;;环境法范式变革的哲学思辨——从认识论迈向实践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蔡彬;;基于师范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刘松;刘中发;;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探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7 廖廷田;;农村高中教师压力源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刘中发;刘松;;论刑事诉讼法修改与检察执法理念的发展[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9 刘彤;;实践过程中的理想——“新闻专业主义”的当代景观[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盈楠;小学男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淼;思想政治新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赖丽君;小学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其自我建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庆敖;对话性高中历史课堂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毓信;语言与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4年03期

2 连榕;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韶荣;;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双循环”支持模型构建——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2 罗金彪;;布迪厄的高等教育观哲学分析——社会关系再生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2期

3 唐琼一;;布迪厄高等教育公平观探析——《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解读[J];高教探索;2007年03期

4 黄海刚;;布迪厄文化权力理论下的高等教育公平[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5 赵科;张海清;;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解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6 宫留记;;论布迪厄的高等教育理论[J];现代大学教育;2008年04期

7 宫留记;;高等教育:社会再生产的工具——布迪厄对法国当代教育制度的批判[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8 曾东霞;;惯习与场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以中南大学为例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李曼;;基于场域理论的高校三维权力结构分析[J];教学研究;2008年03期

10 唐琼一;方虹;;布迪厄高等教育思想述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东杰;大学老师比中小学老师差在哪[N];南方周末;2008年

2 本报记者华伟;再论北大改革:一次历史性跨越[N];解放日报;2003年

3 王石川;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立科;英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崔东植;城乡高中学生家庭背景与大学专业选择意向关系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陶;基于场域理论的高校教师激励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程新奎;经济弱势群体的生存境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景婷;阶层资本对子代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芳;教师教育政策文本的实践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冯莹;技术创新视野下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功能定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张翠平;“考证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晋;弱势群体子女在高校的成长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跃忠;布尔迪厄高等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刘芳;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资本与就业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谢昭煌;中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72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572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5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