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校分类标准:尺度与根据

发布时间:2018-03-16 18:16

  本文选题:中国高校 切入点:分类标准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校分类标准,作为分类尺度,是高校类质与类量的直接统一;作为分类根据,是高校类同一与类差别的统一。具有这两种统一的高校分类标准,是高校资产所有权一级分类标准、高等教育收费调控权二级分类标准、高校管辖权一级分类标准、学位授予权一级、二级分类标准、重点学科三级分类标准、科研成果一级分类标准。依据由这些标准组成的高校分类标准体系而建立的中国高校分类体系,有利于政府促进高校在多方面办出特色。
[Abstract]: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criterion of classification, is the direct unification of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unity of the sam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tego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basis of classification. It is the first class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college asset ownership, the seco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higher education charge control right, the first class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university jurisdiction, the second class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degree granting right, the seco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key discipline, the third level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key discipline,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tituted by these standards, is helpful for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many aspect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分类管理机制研究”(12YJA880129)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陈厚丰;;中国高校分类标准及指标体系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3 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4 马陆亭;高等学校分类办学和布局调整的联动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艳;赵生慧;;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陈厚丰;;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分层政策案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3 袁东华;张文彬;;对地方性高等学校发展道路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曾菊平;莫秀华;丁健;刘中兵;;“三类”本科园林专业教学面临的关键问题[J];时代教育;2012年13期

5 李银;;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探析与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陈兴德;;从可持续到科学发展——潘懋元高等教育发展观探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贾锦钰;;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8 马林山;赵庆峰;;1980-2009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年05期

9 康宏;;我国高等教育分类的系统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4期

10 张会杰;;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现状及启示[J];大学(学术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小兵;胡青青;;教学型大学教育投资效益的现状与对策[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雷家彬;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方法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鸿江;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俞树煜;西部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贺尊;教育信号的经济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杨若凡;技术本科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潘黎;基于知识活动能力的普通高校分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婧;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周艳丽;战略管理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问题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皓渊;基于提供者角度的医疗卫生行业分类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黄瞳山;基于大学组织特性的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取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科举;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亚南;我国普通高校发展定位趋同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倪英健;基于巴斯德象限的研究型大学科研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曾维华;地方大学教学学术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舒婷;研究型大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初探[D];天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马陆亭;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结构设计[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2 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3期

3 刘少雪,刘念才;我国普通高校的分类标准与分类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4 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5 邹晓平;;高等院校分类的三维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23期

6 戚业国;杜瑛;;试探我国高等学校分类思路及方法[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2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从;中国高校在“扶贫”[J];政府法制;1995年Z1期

2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一九九六年1—3期目录[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1996年04期

3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1998年1—4期总目录[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1998年04期

4 王明丽;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高校走向[J];教书育人;1999年08期

5 卢进勇;;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孙玉萍;中国高校在当代文化传播中的作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05期

7 邵一华,柏杰;中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战略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2年05期

8 张伟,柳兴国,滕爱玲;中国高校在加入WTO之后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对策[J];前沿;2002年10期

9 王威;;见义勇为的最大价值——中国高校道德分浮出水面[J];东西南北(大学生);2003年12期

10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教育组;美国的教育管理公司及与中国高校合作办学的新动向[J];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士庆;苏猛;李风平;;论市场经济对中国高校教材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郑永彪;;中国高校推进教育创新的若干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会议领导机构名单[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永杰;陈家宏;陈光;;从中国高校的R&D现状看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丁小浩;岳昌君;;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6 张岱;;中国高等院校应对“入世”的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7 王殿华;;浅谈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途径[A];民间组织理论探索——广西民间组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向东;冯华君;刘旭;;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浙江大学光电系看中国光学工程本科教育的现状和未来[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陈[?如;;思辨与实证并重,创造新知识:中西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法(摘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葛继平;;原中央部委属本科院校划转辽宁省管理后发展策略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淑军;秋来金菊香满苑[N];人民日报;2002年

2 黄力民;中国高校的评估与排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高校违规不应该让考生担责[N];华夏时报;2006年

4 周虎城;高校为何兴起改名风[N];南方日报;2007年

5 沈祖芸;大学生创业成果首次亮相工博会[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 郭英剑;中国高校该怎样“去行政化”[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石桥;中国高校忧思录[N];贵州政协报;2001年

8 新华社记者 杨金志 刘丹;让中国高校出“姚明”,至少要等10年[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钱建强;中国高校的战略突击[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方茗;第一所中国高校加入雅思全球认可系统[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湛毅青;中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及其分摊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邓丽红;中国高校教育营销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吴宏翔;市场经济中的高校组织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张蓉;中国普通高校学费政策评估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陈慧青;中国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袁野;中国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戴开富;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肖兴安;中国高校人事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李丹;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2 陶春丽;中国高校输出国际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培成;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调查与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陆幼雅;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趋势与中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云鹏;新中国高校分制发展历程考察[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博;中日高等院校决策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7 马莉;中国高校营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8 刘玲;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张娜依;我国高校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马卫东;公共政策视野下的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21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21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c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