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隐性知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流体力学视角
本文选题:隐性知识流 切入点:流体力学 出处:《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年01期
【摘要】:知识流具有流体的性质,文章结合流体力学中流量调节阀的公式,借助结构性类推,构建高校内部隐性知识流的流量公式,结合相关研究,构建高校内部隐性知识流的流动模型,确定了影响隐性知识流的因素:知识节点的学习能力、隐性知识的属性、知识势差、隐性知识粘性、隐性知识的流动范围,并分析这些因素对隐性知识流的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为促进高校内部隐性知识流高效流动提出建议。
[Abstract]:Knowledge flow has the nature of fluid, combined with the formula of the flow control valve in fluid mechanics, the structural analogy, flow formula to construct the internal tacit knowledge flow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the related research and construct the internal flow model of tacit knowledge flow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acit knowledge flow of knowledge node: learning ability, tacit knowledge attribute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f knowledge, tacit knowledge stickiness, flow range of tacit knowledg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se factors on tacit knowledge flow.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flow of tacit knowledge flow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邮电大学科技处;河海大学商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基于隐性知识流的高校管理设计与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13223110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环境应变的V-服务链微观结构模式研究:基于知识流程分析”(项目编号:10YJC63042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晓红;张宝生;;虚拟科技创新团队内部知识流动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S1期
2 胡泽平;施琴芬;;高校隐性知识的内涵和流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1期
3 赵涛,曾金平;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态扩展模型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年04期
4 贾卫峰;党兴华;;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知识流耦合控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0年01期
5 闫凡荀;武忠;;知识转移的系统机理探析[J];情报杂志;2008年11期
6 李顺才,邹珊刚;知识流动机理的三维分析模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年02期
7 周密,承文,韩立岩,张海峰;知识流模型及其在航天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05期
8 张庆普;李志超;;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天学;田金信;张庆普;;个体知识的管理过程与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2 梁启华;郝占刚;;企业默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一个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胡素芬;杨朝燕;;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显性与隐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4 秦亚欧;;图书馆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曹兴;徐焕均;刘芳;;企业内部知识流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6 陈福添;;知识整合研究:一种基于资源与能力的动态分析框架[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7 张红太;;浅谈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8 陈武;;知识传播机理的物理学视角探讨——从知识势差的角度来解释知识流动[J];科技和产业;2010年01期
9 谢翠香;许萍;;档案馆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2年02期
10 魏长超;;博客在企业隐性知识交流中的作用初探[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蔡大鹏;关忠良;;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策略研究[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陈亚荣;张铁;;特许经营的知识管理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党兴华;贾卫峰;;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知识流耦合过程控制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丽芬;张庆普;;基于隐性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提升策略[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金楼;齐英;;网络节点的动态性与组织数据关系重组[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邢艳楠;姜艳萍;;一种基于语言信息的个体隐性知识存量综合评价方法[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单伟;张庆普;;基于可拓方法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峗;高技术虚拟企业(HTVE)知识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惠峗;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飞;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汪东华;政府公务员个体隐性知识传递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邵昶;营销渠道成员间知识共享对渠道绩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6 何明芮;个体层面的隐性知识认知及显性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耘;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夏青;团队创新网络运行机制与创新团队竞争优势提升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魏静;基于复杂在线网络的知识转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杨家珍;基于知识传播视角的国际管理标准实施障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容;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2 张雪;基于Agent的政务流程导向的政府知识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倩;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丁筱菡;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吸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良;基于技术能力演化的企业成长模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福良;基于SECI模型的研究生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孙姝;基于博弈论的知识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郭玉洁;关系嵌入与知识嵌入的互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郭术海;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10 何飞;基于人才素质测评的管理者内隐知识结构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郁义鸿;知识组织与传统组织的知识化[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点联结及其效率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3 王冀生;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4 胡汉辉;潘安成;;组织知识转移与学习能力的系统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5 吴海平;宣国良;;结网合作策略选择的能力依赖模型及其启示[J];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张庆普,李志超;企业隐性知识的特征与管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11期
7 汪丁丁;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J];经济研究;1997年06期
8 纪玉山;张忠宇;;科技创新体系的动力机制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9 左美云;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科学决策;2000年03期
10 施琴芬,郭强,崔志明;隐性知识主体风险态度的经济学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宪楼,陈雅兰;高校进入科技园的影响因素分析[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4年11期
2 向萍;;我国大学技术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08期
3 莫凡;;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教育;2010年06期
4 王云霞;徐爱萍;;医学院校研究生就业压力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1年06期
5 王昕;陈树冬;张佳;李斌;;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涵义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5期
6 孟小红;;河南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饶爱京;汪波;;民办高校生源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6期
8 鲲鹏;姚岚;叶方立;向兵;孔令浩;;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11期
9 强添纲;韩冰源;;层次分析法在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8年18期
10 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远平;曾晓花;;广州市大学生休闲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崔玉平;李晓文;;江苏省大学生求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阎凤桥;;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区域分布、时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沈华;;不同学生贷款模式的偿还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视角[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上海大学[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6 戴世强;;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学习和实践钱伟长教学方法论的一些体会[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姜宝成;王洪杰;黄怡珉;谭羽飞;谈和平;;基于一级学科知识体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8 蒋兆雷;;近3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金苏敏;于晓锋;武文彬;陈建中;;发挥中地共建的优势,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东海;黄炜;孟燕;;构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课题负责人 王路江 马俊杰 执笔 唐钧;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仲雪梅;我国研究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曹刚;高校学生信息焦虑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娟;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鲁晶;大学生满意度模型构建与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5 肖玮玮;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流动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郑红玉;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葛毅铭;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比较[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琦;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杨芹英;GZ大学学生网上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杨文波;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度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2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6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