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获得的阶层差异状况分析:1982—2010——基于我国7所重点大学的实证调查

发布时间:2018-04-01 23:19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 切入点:优质资源 出处:《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摘要】:近30年来,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获得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优势阶层子女比弱势阶层子女获得了更多的就读重点大学的机会。在整体上,重点大学各阶层子女间的入学机会差距呈现出先扩大而后趋于缩小的特征。当前,优势阶层特别是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阶层子女在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获得方面依然保持着绝对的优势,而弱势阶层尤其是占就业人口70%的工农阶层子女获得的就读机会仍相当有限。今后,应通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重点中学生源的多样化及重点大学招生考试适当向弱势群体倾斜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各阶层子女在重点大学入学机会方面的均等化程度。
[Abstract]:In the past 30 years, there are obvious 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access to high 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The children of the superior class have gained more opportunities to attend key universities than the children of the disadvantaged class. On the whole, The gap of entrance opportunities between children from different levels in key universities has show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larging first and then narrowing. At present, The children of the superior class, especially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s or the responsible class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still maintain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obtaining access to key universities. And the disadvantaged class, especially the children of the working-peasant class, who account for 70% of the employed population, still have very limited opportunities to attend school. In the futur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hould be adopte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ke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proper inclination of the key university enrollment examination to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equaliz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all levels in the key university entrance opportunitie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不同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三十年变化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1YJC880116)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2 刘海峰;;中国高考向何处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3 王伟宜;;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变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4 陈晓宇;;谁更有机会进入好大学——我国不同质量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5 翁文艳;日本学校教育中的平等与不平等问题的考察——日本教育社会学者偱谷刚彦的观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6 闫广芬;王红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获得及影响因素分析——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出发[J];现代大学教育;2012年01期

7 梁晨;李中清;张浩;李兰;阮丹青;康文林;杨善华;;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宜;;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变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2 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3 靳贵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比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赵永东;;日本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探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靳贵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政策性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吴春霞;;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7 宁光杰;;教育扩张能改善收入分配差距吗?——来自CHNS2006年数据的证据[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8 王香丽;;我国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研究[J];大学(学术版);2011年05期

9 姜勇;汪寒鹭;;入学公平与欧洲高等教育改革[J];高教探索;2010年02期

10 柳博;;自主招生改革的反思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春霞;;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薛海平;;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的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刀福东;丁小浩;;家庭背景与大学生专业选择[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杨钋;;大学生资助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岳昌君;;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均等化(初稿)[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转型期城市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董经政;东北老工业基地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郭雅娴;中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卢晓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董美英;教育机会均等视阈下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樊明成;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桂;转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文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张秀娟;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晋蓉;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高亮亮;新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艳波;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法律保护[D];广东商学院;2011年

7 刘燕;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万世超;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侯显能;中国高考语文卷与马来西亚独中统考华文卷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兴明;高校国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3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5 张玉林,刘保军;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蒋洪,马国贤,赵海利;公共高等教育利益归宿的分布及成因[J];财经研究;2002年03期

7 郭丛斌;闵维方;;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8 侯龙龙;李锋亮;郑勤华;;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获得的影响——社会分层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9 丁小浩;梁彦;;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程度的变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10 钟宇平,陆根书;收费条件下学生选择高校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赵婀娜 田豆豆 袁新文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范先佐 陕西省西安市市民 王殿斌 (本报记者 袁新文 整理);[N];人民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教育部:缩小地区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J];云南教育(视界);2010年03期

2 郑崧;敬贵玲;;乌干达高等教育双轨学费制与入学机会[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3 蔡丽红;;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异谈教育公平问题[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木子;;对话教育厅长: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年13期

5 章丽娟;沙淑清;;论高等教育中的城乡公平问题[J];中国地质教育;2007年04期

6 华婷;许祥云;;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7 曾一鸣;;和谐社会视野下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8期

8 班金虹;梁志;;我国适龄学生享有高等教育资源机会的不平等性及其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9 何仕;;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10 苗文燕;;高等教育区域非均衡现状及原因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昌君;;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均等化(初稿)[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严全治;苗文燕;;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性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李玲萍;罗英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不同社会阶层差异现状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海波;陈亚伟;田华;;不同发展水平下发达城市政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以伦敦、上海、宁波为例[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薛道华;;合理布局高教资源 促进四川教育均衡发展[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6 刘增奇;;高等教育产权会计[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刘惠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王烽;;高中阶段何以成为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瓶颈[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雪娟;;构建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探寻[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魏建国;;美国《高等教育法》修订与高等教育财政改革[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妙玲;充分挖掘利用高等教育资源[N];光明日报;2005年

2 杨东平;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N];学习时报;2006年

3 记者 邢兆远 通讯员 四维;科学统筹优质资源推进创新课程建设[N];光明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李舒瑜 李文生;赋予深圳特殊政策推动高校事业发展[N];深圳特区报;2006年

5 记者 张哲浩;陕西高教改革有新路[N];科技日报;2006年

6 西南科技大学校长 肖正学;区域平衡:高等教育公平和谐的关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聂春林 特约记者 项俊平;武汉城市圈教育综改启航:部省高校合作破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记者 李文生 李舒瑜;广东高教资源应向深圳倾斜[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汪瑞林 毛帽;促进高教优质资源的平衡与共享述评[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记者 兰锋;江夏学院(筹)一期工程竣工典礼举行[N];福建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彦西;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英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彭勃;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化配置与培植[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4 宋红霞;社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相关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庞国斌;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立新;基于双重价值视角的我国大学入学公平提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罗敏;基于资源配置的研究生招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肖静;基于组织效率的大学权力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荣山;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昭翠;辽宁省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志成;中型城市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高军慧;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谢凡;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辨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5 赵丽娜;教育机会不平等中的平衡机制: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红悦;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文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丁礼;“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卢洁莹;关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艳丽;教育公平视野下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入学机会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97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97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