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创新性科研团队的行为模式——以纳米科学为例
本文选题:高校 切入点:高创新性 出处:《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12期
【摘要】:行为模式本文界定为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知识交流以完成科研任务的合作模式。以973项目资助科研团队数据为样本,对产出高创新性成果的团队成员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高校高创新性科研团队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行为模式:教授(副教授)参与实际研究的模式、院士(长江学者)参与实际研究的模式、学生负责子课题的研究模式。并论证了各行为模式的特征规律,结论能为高校创新性团队建设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定量考量。
[Abstract]:This paper defines the behavior model for effective knowledge exchange between team members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In 973 projects funded by the research team as the sample data, analyzes the output of high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team cooperation mode, found that China's University high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mainly has the following three kinds of behavior patterns: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involved in the actual research mode, academician (Changjiang Scholars) involved in the actual research model, research model stud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ub project. And demonstrates the law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 of behavior, the conclusion can provide quantitative consider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ve team in universities and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作者单位】: 合肥学院图书馆;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资助项目(DIA090217)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0SK143ZD) 合肥学院人才科研基金计划项目(11RC04)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丽丽;张亚晶;;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动因及差异化实证[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2 侯光明;晋琳琳;;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领导问题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0期
3 叶飞,陈春花;分布式科研团队的动态协调沟通策略研究[J];科研管理;2002年04期
4 岳洪江,张琳,梁立明;基金项目负责人与科技人才年龄结构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02年06期
5 万文涛;周丽华;;科研团队的生成条件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惠红;杨松青;;高校科研团队效能提升策略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6期
2 李力,康旭东;大连理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周瑞超;;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的必备素质及其培养训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王雪青;李诗娴;;多文化团队中跨文化沟通的解决模型——以国际工程项目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2期
5 易余胤;;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合作博弈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周晓雪;周夏青;;高新技术企业中高绩效工作团队建设途径[J];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7 王华;姚光庆;李江风;吕新彪;;关于地学类传统学科发展机遇和挑战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年01期
8 郭新艳;;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9期
9 管仕平;朱卫东;吴勇;;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2期
10 雷贵荣;;高校科研团队演化的进化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俊周;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及其对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明宇;组织知识共享视野下的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钱刚毅;中间层组织的治理与协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王磊;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海燕;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成长性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池颖;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岳洪江;基于科学计量的管理科学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吴彩丽;中国自然科学研究水平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孙丽萍;我国农业科研创新能力与团队建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雪;高校教学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寒;高校科研团队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娱;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杨松青;高校科研团队协作相关因素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蔡德军;虚拟研发组织的构建与管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3年
6 郭新艳;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邵世忠;警察团队发育水平测量工具的编制[D];苏州大学;2005年
8 曾菊英;基于产出弹性、TFP增长率与冲击力研究的自然科学基金绩效评估[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9 何小师;民营企业内部基于工作的信息沟通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沈霞;虚拟R&D团队的组织构建及其动态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冰,纪晓丽,张晓平;专家型领导对知识团队的影响力[J];商业研究;2004年06期
2 刘小琳;;科研团队——高级科技人才的摇篮[J];广东科技;2005年12期
3 倪健;;论大科学时代的科研团队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12期
4 王文君,梁震戈;对学术论文“挂名”现象的探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冯蔚东,陈剑,赵纯均;虚拟企业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6 潘泳,何丽梅;关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9期
7 李全龙,叶丹,战德臣,徐晓飞;动态联盟过程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9年04期
8 万文涛;论人性与人性化教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浅议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10 刘仕辉;;我国科技队伍“断层”的严峻形势及其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嘉彦;;发挥团队优势 打造特色科研[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2 罗微;;高校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策略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6期
3 郑崇芝;;浅议高校科研团队精神建设[J];经营管理者;2009年22期
4 杨振华;施琴芬;;高校科研团队的规模和沟通网络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4期
5 苏丹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0年02期
6 刘开强;李胤;;试论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的管理[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罗志文;王婧;;产学研视角下的高校科研团队运行机制[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2期
8 刘鑫;;高校科研团队体制效率提升问题探析——以制度差别性利益为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9 高敏;;如何加强高校科研团队例会的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10 魏玉梅;豆永杰;;高校创新性研究生科研团队管理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明达;;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丹梅;王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3 李九丽;;以高校廉政文化推动和谐校园建设[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韩富;郑福平;田媛;;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研究[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应会君;;关于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与高等教育特色化的思考[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张雅君;;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资源配置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为例[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7 安怡;冯文全;徐安兴;;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及其保护管理对策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秦红岭;;试析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北京联合大学纪委课题组;;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在治理商业贿赂中的职能作用研究[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10 方小丽;徐广军;张腊梅;李晓林;;浅谈我国高校政府采购中仪器设备采购存在的问题[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莉;环境系博士生论文获ES&T2009年度最佳论文奖[N];新清华;2010年
2 记者 陈瑞昌 通讯员 丁姗;苏州大学开创科研团队育人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吉首大学 申绪湘;高校科研团队 不宜“近亲繁殖”[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记者 胡键 通讯员 岳宗;广东要在全球引进创新人才[N];南方日报;2010年
5 杞人;佛高中心:小平台,大科技[N];科技日报;2011年
6 席路虎;构建和谐科研团队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N];太行日报;2011年
7 记者 周志坤 通讯员 粤组;诺奖得主诺奖评委双双入选[N];南方日报;2010年
8 江英飒 记者 王飞;川农大1200万元启动“211工程双支计划”[N];四川日报;2009年
9 沈林;特色产学研之路越走越宽广[N];中国矿业报;2009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肖鑫 本报通讯员 吴莹 李晋宇;用人文之光照亮医学之路[N];解放军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俊周;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及其对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许刚;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分析与优化[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3 韩国元;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李霞;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行为模式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论[D];四川大学;2004年
6 赵君;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燕京晶;中国研究生创造力考察与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周文泳;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雪;高校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肖红艳;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泽娟;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雪惠;论生涯教育思想与我国高校生涯教育建设[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步德胜;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王智萍;高校发展性学生评教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黎胤;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刘蓓蓓;重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9 舒慧东;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知识管理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玉梅;高校生命教育内容及路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06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706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