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博士生就业市场中学历背景歧视的三方博弈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4 06:50

  本文选题:博士生 切入点:学历背景歧视 出处:《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摘要】: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的持续扩张导致就业门槛不断提高,伴随着"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实施,部分用人单位在学历背景方面提出歧视性要求,从而影响了教育结果公平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学历背景歧视现象是雇主、求职者和政府等主要参与者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雇主与不受歧视者在博弈中容易结成歧视偏好同盟,而政府作为制度因素的主导者在博弈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985" and "Project 211", some employers have put forward discriminatory requirements in terms of academic background.Therefore, it affects the fairness of educational results and the reasonable flow of labor force.The discrimination of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s the result of the game between the main participants, such as employers, job seekers and the government, in which employers and nondiscrimination tend to form discrimination preference alliances.The government, as the dominant factor of the system,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am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石莹;;就业歧视理论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9年10期

2 赖德胜,田永坡;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3 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4 樊文有;徐迅;石来德;;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信号在就业市场中的效用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1年03期

5 辛涛;黄宁;;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对教育结果公平的重新定义[J];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6 沈延兵;余新丽;费毓芳;;影响博士生就业的因素及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21期

7 许英康;;歧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一种解释途径——贝克尔歧视性雇主目标效用函数再扩展[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明娣,成定平;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决定[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2 王云多;;个人教育收入差距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2期

3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4 李锋亮;陈晓宇;陈鑫磊;;高校毕业生保留工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3期

5 周金燕;钟宇平;;教育对中国收入不平等变迁的作用:1991~2006[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6 赵宏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与大学生择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李锋亮;陈晓宇;刘帆;;工作找寻与学用匹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证检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赖德胜;孟大虎;李长安;田永坡;;中国就业政策评价:1998-2008[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赖德胜;经济转型与教育失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焦健;窦尔翔;景春梅;吴航;;高等教育财务特征及其融资模式[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哲;丁士军;;江汉平原农户教育收益率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李哲;丁士军;;农村教育收益率实证分析 以湖北五县为例[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杜屏;;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及其个人影响因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田永坡;和川;于月芳;;劳动力市场分割与社会保障制度选择研究: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田永坡;;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国外的研究和经验[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吴克明;;教育的收入功能新探:工作流动的视角[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钟云华;;强弱关系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实证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田永坡;;产业结构、工资刚性与大学生就业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琼;经济结构调整与最低工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9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俊;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调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莹莹;新形势下江西省大学生就业难及其对策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赵艳敏;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愿失业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4 曹树伟;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5 姜正华;大学生公平就业机会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林海仪;家庭经济收入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伟华;省对县义务教育因素法转移支付模式的设计与模拟[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赵亮;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10 吴鼎鼎;从江县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岳昌君,丁小浩;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马陆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4 赵成;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信号传递机制略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郑淮;略论我国的社会分层变化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赖德胜;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理论评述[J];经济学动态;1996年11期

7 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8 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9 文慧莉;论义务教育的质量公平[J];教育导刊;2004年04期

10 褚宏启;杨海燕;;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贺尊;教育信号的经济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杨波;我国大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元亮;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2 杨冬晓,冉立新,叶险峰,周效东,徐茂林,陈抗生;博士生兼助教:推动实验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3 杨德才;求知求实 多元整合——南京地区高校博士生调查[J];青年研究;1994年08期

4 边克忠;北京高校博士生马列课座谈会侧记[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09期

5 余寿文,林功实,刘颖;加强博士生教育工作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年03期

6 刘有成;努力提高培养博士生的质量[J];教育与现代化;1996年03期

7 丁雪梅,钱乙余;对工科博士生拓宽知识面问题的认识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06期

8 彭福扬,陈友明;论博士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成长的环境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9 钱桂荣;现代科技发展与博士生综合素质培养若干问题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4期

10 张文修;建立有效机制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政;;高校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2 裴劲松;田原;王杨X;;基于人力资源内在素质理论的博士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玉琢;刘立静;;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杨金梅;胡冬梅;张楠;;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廖志丹;;从专场招聘会透视女大学生就业难[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6 郑启明;殷霞文;;我国大学生就业协议书制度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范焕谦;眭仿华;张务平;;突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提升就业市场竞争力之我见[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8 于伟;王添淼;;从“前台”到“后台”——来自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的调查[A];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1)[C];2001年

9 李冰峰;李放;刘玉莲;陈丽梅;;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浅析[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10 吴庆;;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现实定位及具体类型[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建学;博士生求职难在哪?[N];市场报;2003年

2 赵秋丽 崔源;博士生为何难就业?[N];安徽经济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崔源;博士生为何难就业[N];光明日报;2004年

4 通讯员 梁喜书 夏少清 本报记者 赵凤华;博士生向西飞[N];科技日报;2003年

5 支勇平;西北农林科大严把博士生毕业关[N];光明日报;2005年

6 通讯员 支勇平 记者 杨永林;西北农大半数博士生被延期毕业[N];光明日报;2005年

7 记者 李艳 实习生 王子璇;李锦斌会见北京大学博士生赴陕服务团[N];陕西日报;2011年

8 尹晓铄;浙江省科协开展博士生基层科技服务[N];大众科技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何京玉;首届博士生论坛关注IT两大热点[N];计算机世界;2003年

10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张全友;9位“牛”导师带一个博士生[N];湖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刘志刚;基于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高校品牌价值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朝军;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研究(1950-1965年)[D];复旦大学;2007年

8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王燕玲;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中区域主动吸纳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成长群;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保障我国农科博士生质量的投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2 袁兴国;高校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测评的差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韩飞雪;北京市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需求行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徐海波;大学生职业指导中职业能力结构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静;研究应用CRM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D];东华大学;2007年

6 宋盈盈;探索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会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规避[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利静;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丽莎;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08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708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d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