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2 06:09

  本文选题:互动式教学模式 + 教师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8期


【摘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Abstract]: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is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is guided by modern teaching theory and fully embodies a new teaching model, which is dominated by teachers,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raining as the main line and thinking as the co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create a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build a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政法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委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长效机制的构建》(项目编号:103352) 重庆三峡学院项目《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课堂沉默现状调查与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W0910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姜秉权;韩秀艳;;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模式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1期

2 杨正强;曾本君;;打破学生的消极沉默,革新中学课堂教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顾晓静;周川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张俊霞;齐景红;张金耀;;价值分析的具体应用——教学实效性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12年17期

3 刘敏;李东平;;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消极沉默成因分析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0期

4 李成芳;;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5 叶青;高文洁;;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探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11期

6 杨娇珍;;论多元化语境中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的完善[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海晴;初中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2 姚素立;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调查与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3 申冬生;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动性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凤娟;赵红霞;;教育的“双主体”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顾建军;浅析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J];教育科学;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珏;;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视角下的“两课”教学[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1期

2 胡颖君;吕青;;改善高校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伦理道德观的树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刘蔚三;;从学生的课堂反应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功名;;浅谈“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高校生命教育[J];大家;2010年18期

5 余占友;;教师要在音乐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朱明娟;姚井君;;浅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市场;2010年52期

7 姚信;;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努力建设和谐班级[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12期

8 李雅源;;让教育回归自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1期

9 徐建丽;高校“两课”互动教学模式[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10 张颖,张立木,马健,王德才,高允升,齐永秀,郝立勇;高等医学院校教师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分析与比较[J];医学教育;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隋文香;王雪坤;;教学互动的理论与实践[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韩剑锋;王薇;王敏;;论青年人成为合格教师应具备的个人素质[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4 黄若君;;当前高校教师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5 李碧虹;;关于民办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产权的思考[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一)[C];2004年

6 谢浩;刘晓帆;;师资水平——发展高等教育的关键[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4年优秀论文参评论文集[C];2004年

7 曲大为;续志学;;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流程探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海燕;;民办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管理[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贾慧悦;许燕;;大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价值系统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曹亚克;;创新教育与现代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A];首届"华星杯"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优秀论文评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翟红苓;从招聘会热看学生考证[N];华夏时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钟伟;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记者 唐青林;电子科大学生越来越俏[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王志敏;读懂学生,,培养学生高尚人格[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王林;从“朝钱看”到“朝前看”[N];福建工商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王贵元;120名大学生为何痛别校园[N];工人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范建 通讯员 倪洪滨;中国MBA比外国矮一截吗?[N];科技日报;2001年

8 新华社记者 邹声文 孙承斌;北京:七成学生想出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钮怿 张梦麒;今天大学生读什么书[N];西藏日报;2002年

10 生顾明 张咏晴;上海高校学生手握科技成果走上创业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伊继东;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杨捷;中学与大学关系的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官远发;美国大学与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及启示[D];同济大学;2007年

6 时花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英林;高校德育主体的矛盾困境及其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于杨;治理理论视域下现代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理念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缴润凯;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钟勇为;冲突与调谐: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红;学习型组织视野下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D];苏州大学;2005年

2 戴岳;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施燕;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激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何夏萍;我国大学的学生顾客满意影响因素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陈天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张俊伟;当代大中学生政治认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陈天翼;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模式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费琳;从高校教师隐形流失谈高校人力资源整合[D];江苏大学;2005年

10 肖玺;高校师资管理中“心理契约”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85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785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