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的影响
本文选题:家庭背景 + 高等教育过程 ; 参考:《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对X大学本科生总体和学生会干部群体的家庭背景进行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后发现:来自城市且阶层地位高、家庭收入高、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的大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的比例,高于来自农村且阶层地位低、家庭收入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的大学生。其原因在于:中上阶层出身的大学生所具有的文化习性与学生会所需要的学生素质之间具有一致性;来自基础阶层的大学生对学生会组织的自我疏离和排斥又加剧了其成为学生会干部概率小的趋势。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amily background of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X University and the cadre group of students' Union show that the students come from cities with high class status and high family income. The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high parents' education as student union cadr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with low class status, low family income and low parents' education.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there is a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cultural habits of middle and upper-class students and the students' qualities needed by students' union; The self-alienation and rejection of student union organization by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basic stratum have aggravated the tendency of low probability of becoming student union cadre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KS02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项目(2013WT002)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小伍;王绪朗;;大学生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武汉市某部属高校为例[J];青年探索;2007年04期
2 饶燕婷,张红霞,李晓铭;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宋斌,陈友银;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杨健;发挥群组体育活动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陈芝蓉;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山东精神医学;2005年01期
4 徐夫真;;关于青少年疏离感研究的理论分梳[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刘红旗;杨勇;许爱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略论[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9期
6 刘旺;听力障碍中学生疏离感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11期
7 王孝娃,杨林胜,陈纭,陶芳标;初中学生家庭关系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凤琨;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2 冯秋燕;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3 李毅;女大学生抑郁与生活事件、压力应付的相关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王晓默;当代女大学生情感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登攀;大学生亲子关系及其人格特征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仁辉;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婧婧;高中生疏离感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卉;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孙月霞;高校研究生干部组织管理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付海荣;家庭因素对医学新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自尊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韶君,陶芳标,张洪波,曾广玉;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2 王秋娟;高洪深;;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梁宝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3期
4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效度再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5 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王惠文,龙文,赵江涛;基尼系数的预测建模方法及在北京市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3年04期
7 余欣欣;高师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高教论坛;2002年05期
8 刘朝莹;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肖会军,刘民;赣南医学院153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的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王卫平,胡纪明;城乡儿童社交焦虑量表测查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朝霞;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姚云云;大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及其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香;;家庭背景对高校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调查——以武汉高校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史秋霞;史晓浩;;当代硕士生社会网初探——基于某高校硕士生讨论网抽样调查的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薛涌;;美国大学录取“查三代”[J];21世纪;2009年11期
4 ;调查显示家庭背景影响大学生入学和就业机会[J];共产党员;2010年16期
5 薛涌;陈滔;;美国大学录取看重啥[J];高中生;2011年01期
6 陈经义;;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上网时间和地点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胡蕾蕾;邱荣超;;浅论家庭职业背景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01期
8 薛涌;;大学录取看重啥?[J];视野;2009年20期
9 李春超;论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合理流动的人才培养模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10 夏红云;;我国居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刀福东;丁小浩;;家庭背景与大学生专业选择[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杜屏;;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及其个人影响因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孙毓泽;丁小浩;;高等教育群体的风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窦心浩;;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与升学选择理论——以大学升学为中心[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许善娟;丁小浩;钟宇平;;香港高中学生的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周凯;;论辅导员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杨娟;;过度教育的成因及其对工资的影响[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胡勤丰;;浅析当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9 苏秦;;高等教育TQM实践的途径[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10 黄斌;;中国大学课堂中的文化多元性及其实用价值[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徽省含山县运漕镇潘桥村 李永华;学得“真经”不怕没出路[N];农民日报;2005年
2 湖北省竹山县潘口乡人民政府 梁时存;真才实学才能有作为[N];农民日报;2005年
3 孙立平;农民送孩子上大学“就像一场赌博”[N];中国社会报;2005年
4 江苏省丹阳市财经委 张少云;爱拼才会赢[N];农民日报;2005年
5 湖北省应城市农村信用联社 谢武林;走出家庭背景的阴影[N];农民日报;2005年
6 记者 胡亚莉;家庭背景决定就业,不公平![N];组织人事报;2006年
7 记者 黄宣传 通讯员 邱云 方红;黄石理工学院为大学生量身打造职业[N];湖北日报;2009年
8 石敬涛;教育应给每个人公平奋斗的机会[N];工人日报;2006年
9 河南省延津县 秦致伟 袁凤岐;呼唤公平的求职环境[N];农民日报;2005年
10 江苏省阜宁县委 张扬;就业机制必须改革[N];农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东植;城乡高中学生家庭背景与大学专业选择意向关系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董美英;教育机会均等视阈下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银银;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李艳丽;教育公平视野下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入学机会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贺晓珍;试论家庭背景对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颜丽红;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芦茜;女大学生恋爱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yす,
本文编号:1906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90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