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认同影响的多维探析

发布时间:2018-06-01 18:34

  本文选题:新媒体 + 文化方式 ; 参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06期


【摘要】: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既有技术层面的双刃影响,也有传播方式去仪式化和自我建构,还包含着文化方式的多样交融和媒介化生存,呈现出从技术到行为再向文化方式、生活方式演变的态势。要着力于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强化媒体德性,净化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on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It has the double-edged influence of technical level, the deritualization and self-construction of communication mode, as well as the diverse blending of cultural ways and the existence of media. It presents a trend from technology to behavior to cultural style and lifestyl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media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 media morality, purify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scientific, contemporary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ultur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文化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1BKS07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206;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塞利姆·阿布,萧俊明;文化认同性的变形[J];第欧根尼;1999年01期

2 石义彬;熊慧;;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3 熊晓萍;;传播学视角下的“80后”文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4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姚其煌;李小兰;;知行合一: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逻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7 王智杰;左停;;风险社会下市场经济及农户生计困境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8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及其转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张华东;;《共产党宣言》中的“脱域”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史月;;从《十亿之夜》看后现代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复杂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窦亚平;;从全球化理论看太虚法师佛教改革[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贾海薇;;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创新——基于广东探索的思考[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张扬金;;交汇口处的权力异化与矫正——城市化进程中过渡型社区区务人员腐败透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韩震;;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申腾;日常政治视野下中国城市社区业主维权行动探析:基于HB社区的个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方梅;当代儿童有能力影响成人世界———访周晓虹教授[J];少年儿童研究;1998年05期

2 江冰;试论80后文学命名的意义[J];文艺评论;2004年06期

3 郭奇;;把媒体打造成公共话语平台——解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传播学[J];协商论坛;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光军;;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语言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郑素洁;;浅析新媒体博客对当代大学教育的渗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梁家峰;;牢牢把握话语权和主动权[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07期

4 刘亚利;汪贵平;;高校学生手机新媒体接收信息研究[J];青年记者;2010年35期

5 游力;张勇;;手机短信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的作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许文杰;金天星;郑曼;;论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李璇;;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湘潮(下半月);2011年07期

8 ;校园营销——新媒体舍我其谁?[J];广告人;2007年08期

9 胡丹;车溪;;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崔岚;;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煜;朱庆须;冯国华;;从生活方式看大学生人生观[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赵大勇;符明秋;胡溥;王洪燕;;扩招形式下硕士研究生生活方式特点及与焦虑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旭东;;科学的精神信仰与青年学生生活方式——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看青年学生生活方式教育[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4 林书红;;宿舍群体面面观——学生宿舍规范性文化调查及其思考[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1990年会议论文汇编[C];1990年

5 仇立慧;黄春长;周忠学;;关于学校引入低碳教育 培养低碳人生观的探讨[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健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刍议[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年

7 魏岚;梁晓燕;章竞思;;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周小西;王红飞;;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相关问题的小型调查及分析[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9 顾正明;;电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10 师桂芳;吴宝利;杜学振;彭学森;;研究生廉政观念调查报告[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庆庆邋记者 仇方迎;清华首推数字新媒体高端人才培训[N];科技日报;2007年

2 赵凤兰;新媒体人才培养:热中要有冷思考[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李希光;新媒体与新闻教育(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4 许鹏;文艺的发展与学科的创新[N];文艺报;2004年

5 本刊特约观察员 闻道;办个“学术超市”吧[N];工人日报;2006年

6 黄海;清华大学成立数字产业人才培养基地[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记者 赵凤华;高校正在成为新媒体创意理念的引领者[N];科技日报;2007年

8 叶健邋王昊飞;大学生反思:生活方式也影响就业[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记者 张隽;企业老板涌进北大修“国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记者 杜一娜;北京印刷学院将助力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马晓燕;当代中国人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桃莲;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建构[D];复旦大学;2009年

4 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丽萍;上海市女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于影;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春芳;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新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程旭;基于生活方式的云南大学生消费者分类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赵伟;湖北省高校高级职称体育教师健康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居蔚青;上海市大学生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自评的回归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嘉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方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唐国战;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其引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邱晓晴;北京市高校在校硕士研究生生活方式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

10 刘瑞峰;我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65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965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1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