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试析大学科技园模式下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基于社会分工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7-06 13:39

  本文选题:大学科技园 + 科研管理人员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24期


【摘要】:通过社会分工视角进行分析,从加强科研管理人员构成、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素质的专业化建设入手,为大学科技园发展存在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以此促进大学科技园功能的优化。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management staff, in order to provide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So as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企业孵化器与高等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研究”(08SJD6300037)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规划课题“通信、信息类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研究”(GJS-XKT0903)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洪广欣;;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理论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2 李林;曹文华;;中国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刘莹,王宇红;我国大学科技园区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5期

4 秦昕,陈士俊,秦旭;关于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5 李荫榕,关士续;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问题的探讨[J];科研管理;2004年04期

6 钟书华;;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06期

7 金海燕;姚敬伟;;大学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及现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年03期

8 袁胜军;赵相忠;;大学科技园文献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友;雷蒙·阿隆国际关系学说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李群;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兼论师生交感互动教学模式及其构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周霄;小议社会组织分类——从韦伯到帕森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汪浩;李媛媛;;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路径选择——基于温州瑞安市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7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丁德光;陆林;;旅游在反贫困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心悦;;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勃潮;;论贵州京剧院文化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郭敏;;土地——农村社会稳定的中心问题[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蒲琨;;城镇化进程中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曹婕;;浅析“城市取向”的农村教育的负面影响[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郝彩虹;;冲突与和谐——从科塞的冲突功能理论看我国农民工与市民的利益冲突[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饶吉银;;浅谈网络社会对政治民主进程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徐冯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商业银行科层治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8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9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熊波;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与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庞会敏;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燕芝;家校合作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6 郑会;我国各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创新机制与创新绩效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锐;场域结构的主体之维[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永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颜春霞;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多维互动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舆论引导中的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广欣;;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理论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2 韩立达,吴坚,陈建华,刘云珠;国外高校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3 吴平,卫民堂;科技园系列研究论文之一 大学科技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定位[J];改革与战略;2002年Z3期

4 樊晨晨;科技工业园:中国大学的参与和创办[J];高科技与产业化;1996年05期

5 关士续;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角色定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宁钟,郭熙保;大学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谢仁业;从产学研合作到科教经互动——教育、科技、经济互动理论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8 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05期

9 孙悦;刘玉梅;;内生增长理论评述[J];商业经济;2010年17期

10 林宝琨;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的探讨[J];吉林教育科学;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焕彬,杨晓西;大学科技园在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英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2期

2 陈建敏,李子和,夏亮辉;世界大学科技园建设模式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01年01期

3 郑双怡,邹德文;大学科技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罗英姿 ,唐新孝;大学科技园园区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年12期

5 小黑;大学科技园:给高校一个什么样的创业平台?[J];广东科技;2004年01期

6 谢辉;;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持续健康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年Z1期

7 ;综合信息[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1年07期

8 呼文亮;何沙;;大学科技园与集群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10期

9 ;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简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陈劲,张平,尹金荣,王绳兮,葛朝阳,胡建雄;中国大学科技园建园与运作模式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岩;;地方建立大学科技园的思路[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赵沁平;;大胆探索 注重创新 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上新台阶[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3 曲绍卫;韩晨光;;论我国大学科技创新的经济价值——基于2000年以来科技成果的统计与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朱炜;;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 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初探[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5 麻妙群;王成尧;;论医院科研管理人员创新素质的培养[A];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医学科研管理研讨会征文汇编[C];2006年

6 姬惠惠;;中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实践、现实发展及问题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杨晓玲;;推进江西高校产学联合的对策[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范德清;;关于发展大学科技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建议[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徐通模;;关于积极发挥高校在西部大开发中作用的思考和建议[A];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特邀报告文集[C];2000年

10 郭杨骞;;区域创新体系中大学之动力分析——以武汉与东北地区大学对区域产业的影响为例[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郭磊 朱霞欢 于建民 本报记者 刘远;“人才库”:收获智慧项目集聚[N];南京日报;2009年

2 驻常熟首席记者 商中尧;常熟启动大学科技园[N];苏州日报;2009年

3 宋学春 乔丕亮;青岛高新区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牛维麟;特色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之路[N];光明日报;2009年

5 娄山 沈雪琴;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N];蚌埠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高坡 李仲勋 本报通讯员 归岳钦;五个月的“宝宝”为何就能跑[N];新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锋;转换视角 创新模式[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稹;首个艺术创意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落户杭州[N];杭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郭萍 通讯员 崔玉祥;哈理工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独辟蹊径[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2008年度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家评审会结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万里;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及治理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保根;大学科技园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3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晓东;大学知识创新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运平;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王桂月;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赵日刚;加强大学社会服务功能过程中政府职能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10 程灵;二战以来美国对英国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露蓓;我国大学科技园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刘霞萍;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大学科技园[D];山西大学;2010年

3 黄庆国;我国大学科技园制度创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解颖;大学科技园的三元建构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5 胡晓庆;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及发展评价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6 武林;大学科技园人力资源培养和吸引机制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7 朱俊昌;大学科技园软实力体系的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戴勋;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吴倩;大学在大学科技园中的角色选择与功能定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10 杨逢春;大学科技园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02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102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e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