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科技创新团队识别标准研究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03 15:38
【摘要】:科技创新团队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能极大地提高科研创新效率。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明确提出对创新团队进行支持。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从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管理机制、学术带头人、研究基础、成员结构、研究平台等多种视角来解决团队识别问题。论文总结创新团队定义与特征,分析当前各识别方法的特点以及不足之处,指明创新团队特别是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创新团队的发展方向。
[Abstract]:As an effective organ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through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and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Innovation talent promotion plan clearly put forward to support the innovation team. At present,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eam identif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 direction and research goal, management mechanism, academic leader, research foundation, member structure, research platform and so 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novation team,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innovation team, especially the innovation team in the innovation talents promotion pla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973118)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预研项目(YY-2010027)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鹤林,赵乔干;关于高校创新研究群体建设的几个问题[J];高等建筑教育;2003年02期

2 卜祥云;唐贵伍;蔡翔;;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概念、特征及功能[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3 张美书;;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特性及其运行模式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1期

4 曾卫明;朱晓霞;;基于AHP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9期

5 张茂林;董泽芳;;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数量与科技创新能力关系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4期

6 杨映珊,陈春花;科研组织团队运作的应用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年02期

7 肖亚晖;;公平理论在科技创新团队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6期

8 朱晓霞;;基于协同动力学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过程研究[J];软科学;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江文丽;;关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赵亮;;论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异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胡丁慧;;库恩的“范式”概念及其在德育中的借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娄瑞雪;;试析科学合理性问题—以一种历史演变的角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杨韬;;对科学发展的重新认识——构建中国科学大范式的探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瑜;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黄献清;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郑媛媛;科技创新社会生成维度问题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爱云;论绿色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丽;;不同生命阶段科技创新团队的动态功能匹配初探[J];大众科技;2006年01期

2 姜清奎;王贯中;;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周学军;公平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论坛;2004年24期

4 陈春花,杨映珊;基于团队运作模式的科研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4期

5 康旭东,王前,郭东明;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6 甘伟兵,S.J.dcBoer,单国刚;我国独立R&D机构的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独立R&D机构研究与发展管理初步研究[J];科研管理;1999年05期

7 刘慧瀛;陶春华;;基于公平理论浅析团队激励[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24期

8 张志坚;公平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管靖,胡澄宇;浅议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王怡然;陈士俊;张海燕;柳洲;王梅;;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内涵、特征及类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池颖;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河海大学新增一支省创新团队和一名省“双创”人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2 洪银兴;重点建设“学科特区” 催生高水平创新团队[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Z1期

3 周辉,朱星;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06期

4 张克勤;;浅议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的创新团队建设[J];中国科技产业;2005年11期

5 杨远芬;;浅析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J];科学咨询;2005年09期

6 张卫良;论大学“创新团队”的合规律性建设[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01期

7 李成林;;实施人才强校工程 抓好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5年05期

8 侯光明;晋琳琳;;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领导问题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0期

9 周一兵;;跨学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未来与发展;2006年10期

10 陈士俊;柳洲;;基于战略和文化视角的创新团队和谐管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庆建;苏燕;;普通医学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问题探讨[A];首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庞玉芬;张力;刘效良;;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3 王兆华;;浅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4 宋丹;;创新文化与创新团队精神[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5 陈劲;项杨雪;柳宏志;;基于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高校创新团队建构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梁宁霞;李志光;王捷;赵俊;王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立“创新团队工程”的背景与思考[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蔡家琪;徐进;;上海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状况及发展趋势[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8 牛建昭;李_g;;组建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创新团队”简介[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创新团队项目投标喜讯[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10 ;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创新团队项目投标喜讯[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曾国平 李雪松;创新团队——培养学习力、提升创新力的理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6年

2 通讯员 杨勇军邋记者 张淑芹;宁夏:15个科技创新团队授牌[N];科技日报;2008年

3 宋茜;组建首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N];江西日报;2008年

4 记者 王依友 通讯员 姜金宇;路桥建设创新团队壮大人才队伍[N];台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钟燕平;中国农科院将建百个科技创新团队[N];农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宋茜 实习生 周庆亮;首批41个科技创新团队出炉[N];江西日报;2009年

7 ;关于推进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细则[N];淄博日报;2009年

8 陈胜伟;浙林院4个团队成省重点创新团队[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9 记者 宋茜;新组建32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N];江西日报;2010年

10 单新港 刘玉洪 王佩杰;赣榆:创新团队成为转型“驱动器”[N];新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丽丽;大学创新团队成员心理契约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怡然;高校创新团队信任构建及其影响绩效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王艳杰;战略性大学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4 蔡德章;基于成员合作的高校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李尚群;创新团队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小晖;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学习机理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朱学红;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心理契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张宝生;基于知识网络的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常玉;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2 廖佚;我国高校创新团队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杨胜;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D];重庆大学;2009年

4 褚田芬;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张蔷蔷;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侯映霞;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田甜;学生创新团队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晓亮;我国创新团队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王琼;高校教师创新团队运行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冬;领军人物与创新团队—王智彪团队的启示[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2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162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5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