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新探索——基于文化理解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9-19 11:43
【摘要】:认为比较教育本质上是基于文化理解的教育研究活动。提出文化理解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则是对象国的背景性知识,二则是主体的理解力。因此,在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首先应当夯实国别背景知识,这也是文化理解的基础。然而这些背景知识意义的体现以及对其的理解还需其他学科的支持,这便需要丰富教育学内外部学科的知识,也即体现了一般意义的领悟力。与此同时,领悟力是内隐的,若想使其更进一步的深化并符合科学规则,就须遵循学术界所共同遵循的、沿袭下来的规范,即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
[Abstract]:It is believed that comparative education is essentially 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ctivity based on cultural understanding.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ultural understanding requires two conditions, one is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target country, the other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we should first consolidate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countries, which is also the basis of cultural understanding. However, the meaning of these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its understanding also need the support of other disciplines, which need to enrich the knowledg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subjects of pedagogy, that is, reflect the understanding of general mea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rehension is implicit. If we want to further deepen it and conform to the scientific rules, we must follow a se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顾明远;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顾明远;比较教育的身份危机及出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3 顾明远;关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折延东;;论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使命[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王浩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性整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5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沈素珍;毛泽东对党的宗旨的贡献——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4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5 黄宇;;论列宁主义党内民主观的中共早期实践及现实启示[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6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张立丽;古小丹;;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8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赛依丁;;运用《资本论》理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江立成;魏婷;;简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探索谈起[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葛广昌;高等教育品牌营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会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薛理银;问题法与比较教育——对布莱恩·霍尔姆斯的一次采访[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3期

2 克丽丝廷.福克斯;杨晓波;;教育领域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比较教育的角色[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李文英;程绍仁;;比较教育:从建构走向创新——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纪要[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4 李蕴;李金潮;;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文化因素探微[J];教书育人;2007年2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侃;;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历史回顾[J];教育评论;1988年05期

2 柳恕;;全国主要报刊教师教育与管理研究论文篇目辑览[J];师资培训研究;2001年04期

3 ;河北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成立[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4 许明;;坎德尔比较教育思想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5 尼·尼康德洛夫 ,朱希璐;苏联比较教育研究及教改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91年03期

6 周满生;国际教育局——世界比较教育研究与信息中心[J];比较教育研究;1991年04期

7 平古;;教育类学术期刊论文篇目[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06期

8 ;《比较教育研究》投稿须知[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9 陈扬光;;围绕着“何谓比较教育”所展开的一场意味深长的争论[J];外国教育研究;1986年01期

10 ;广东高校比较教育研究会成立[J];高教探索;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研究生培养[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2 黄志龙;朱位秋;郑耀;陈伟球;;探索力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方炎;王卫宁;;光电子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兵涛;苏亚欣;;提高暖通空调专业研究生科研素质的若干思考[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利军;吴广宁;;高电压技术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国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加快人才培养步伐[N];中国航天报;2006年

2 周燕虎 沈文斌 黄明明;炮院南京分院注重研究生能力培养[N];科技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4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5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孙亚斐;专家探寻研究生培养新思路[N];兰州日报;2007年

7 薛惠娟;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N];河北日报;2008年

8 王玉初;研究生学费“以奖代免”值得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记者 张哲浩;西交大协议约束研究生培养[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李凝;周济:推进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王舟;女童教育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9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兴春;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卢英敏;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勇;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博超;基于AHP灰色关联法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本文编号:2250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250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