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产学研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路径比较分析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use of talent learning to train the top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he United States mainly takes the joint efforts to bui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and research centers to build practical training platforms, undertake research projects in coordination to provide project support, and jointly carry out research projects to build training carriers. Enterprises and foundations provide special funds to support the growth of top innovative talents and other paths. Japan has mainly taken the initiative of building an interactive platform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fficial Industry and Learning Allia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ce City and a research center to provide a practical base, and the joint expans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to provide an open platform. Enterprises and private capital sponsorship to give financial support and other paths.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 author draws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choice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 China: setting up a practical base with practical talents train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setting up a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wit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ducation as the center; Focus on experiential education to build an effective carrier, with financial support as a guarantee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government coordin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信息生态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信息素养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1YJAZH001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基金项目“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DXS2012007
【分类号】:G6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燕;;美日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的比较及启示[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2 王静,金征宇;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和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丁德智;夏静;赵燕;;中外大学校训之比较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11期
4 谈在祥;韩晓平;;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08年09期
5 毛琼;;中美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及借鉴[J];文教资料;2009年03期
6 陈婷;;中外高校道德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7 牛晓玉;;中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比较[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何楚明;唐裕明;;外资企业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及其启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周晓芳;;现代中外研究生导师制度比较——兼论对我国研究生导师制度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03期
10 宋岩;;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莫美兰;梁国明;林长春;;香港科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肖起清;;现代企业管理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殷朝晖;沈红;;论美国研究型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及其启示[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周玉国;施江滨;;日本农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左绍云;梁国明;林长春;;英国科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与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顾琴龙;顾奋勇;张廷翔;;国内外医学院校科技管理模式比较和思考[A];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医学科研管理研讨会征文汇编[C];2006年
7 刘黎明;;雅斯贝尔斯与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闫星;赵伯飞;;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况及启示[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左崇良;;美国高等教育分流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10 杨敏虹;;剖析新加坡国立大学优质生源选拔机制后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丰捷;创新型人才是怎样炼成的[N];光明日报;2007年
2 实习记者 陈卓琬;大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N];新清华;2010年
3 本报通讯员 冯文波;加快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海洋报;2010年
4 记者 李文亭;昌大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江西日报;2010年
5 教务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殿堂[N];新清华;2011年
6 记者徐德明;探索高中高校合作模式 联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天津教育报;2010年
7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郝克明;高等教育改革催生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记者 李林霞 通讯员 史文利 张t$;太原理工大学多渠道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山西日报;2011年
9 记者 清周;多种举措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新清华;2007年
10 记者 清周 清新 彦生;我校着力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N];新清华;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唐亚阳;中国书院德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官远发;美国大学与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及启示[D];同济大学;2007年
4 潘奇;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研究:1100-197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娜;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伸荣;香港与内地高校就业指导的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慧惠;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马书红;中美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小莉;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邱艳萍;英国大学科学园的创建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6年
6 曾祥志;1978年后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发展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琳;以人为本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于淳;多元智能结构理论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锐;中美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建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温静;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历史考察及启示[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50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25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