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企业大使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8-11-12 11:49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毕业生和高等工科院校的现状以及"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相关内容,指出实施这一计划的难点在于校企合作。通过研究国外校企合作的模式,结合我国现况,提出了能调动企业积极性,实现深度校企合作的"企业大使"模式,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新的思路。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for talen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the "excellent engineer Pla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ifficulty of implementing this plan lies in the coope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By studying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foreig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combin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nterprise ambassador" model which can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and realize the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cellent engineer program.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装备控制系;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化工系;
【基金】:2009年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模式创新实验区重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1年太原理工大学重点教改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7;F2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致远;郑玉珍;;卓越“现场电气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3期

2 尚军;罗建奇;;以滑铁卢大学为例谈加拿大的产学合作教育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年12期

3 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朝强;谢昭莉;柴毅;;培养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初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2 张莹;刘春媛;;关于应用型本科实施“卓越计划”的探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8期

3 李松柏;刘义伦;;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企业实践阶段本科培养方案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探讨[J];大众科技;2011年11期

5 孙颖;陈士俊;杨艺;;推进卓越工程师孵化的现实阻力及对策性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6 华小洋;蒋胜永;;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7 谢襄漓;;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工业分析专业方向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12年05期

8 王淑芳;;UIUC3+2项目的实践及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1年05期

9 唐俊;蔡翔;;“技术+管理”特色导向的工科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陈莉荣;李玉梅;张连科;王哲;胡庆凯;;从改革实践环节入手,培养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3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覃凌云;欧美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及认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毛诗焙;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三双”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柴丽萍;加拿大高校合作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范兢业;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博;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妍;基于CDIO的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黄羽;我国高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强;谷洪波;袁玉明;;高等教育产学合作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4期

2 崔庆玲;王汉青;彭建平;;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体系初探[J];纺织教育;2008年03期

3 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4 张峰;项军华;韩大鹏;刘昆;;MIT本科教学活动的若干特点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年01期

5 李桂山;郭洋;;加拿大高校产学合作教育及其借鉴意义[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6 徐小洲;;2007年国际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7 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4期

8 刘洋;王云鹏;;发展合作教育 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及其改革[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06期

9 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10 李好好,卡尔-维尔海姆;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天尊,安左红,程淑芬;试论“产、学、研互动”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中的“互动效应”[J];继续教育;1998年01期

2 吕春雷;优化成才环境 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J];教书育人;2001年14期

3 张建武;高校科技开发运行机制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9期

4 邵秋萍,刘标;从教育与科技创新谈校企合作的意义及模式[J];安徽科技;2003年03期

5 蔡向朝;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姜秀敏;张荫旺;;坚持校企合作 引进社会资金[J];高校后勤研究;2005年04期

7 梁倩;;对目前大学生就业模式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李柯;;校企合作模式与绩效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何俊;钱敏;;对新时期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10 任士福;李保会;;校企合作加速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蒋丹;;我国高等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徐俊波;王德才;于翔;;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教育[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4 韩喜秋;;对校企合作培养农经人才模式的思考[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赵兴太;郭晓燕;;新形势下研究生与企业合作管理模式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6 何培玲;张兴丽;;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程韧;平子良;;探索校企结合模式,建设一流工程教育训练基地[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张颖;;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孙运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高等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齐鲁技术市场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褚宁;上海校企合作“升级”[N];解放日报;2003年

2 ;借助校企合作 构筑创新服务体系[N];经济视点报;2009年

3 记者 冯骏;石大与天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N];兵团日报(汉);2010年

4 通讯员 易果 瞿晓华;校企合作共创新型工业[N];团结报;2010年

5 驻昆山首席记者 姚喜新;加大校企合作力度[N];苏州日报;2011年

6 岳娟红;太原理工大学校企合作项目对接[N];太原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罗霞;昆工 校企合作出省“签大单”[N];云南日报;2004年

8 记者 周卫东 通讯员 童吉根 罗盘军;湖北汽车钢板弹簧厂校企合作喜获“五大提高”[N];黄冈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潘春燕;海纳才智助跨越[N];台州日报;2008年

10 记者焦红霞;校企合作 推动物流类专业大学生就业[N];中国改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志;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向河;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柏晶;校企合作举办高等学校的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东红;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杏;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及策略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7 吴勇;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胡玲琳;试论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蒋茂东;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10 周蕊;校企合作模式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7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327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1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